《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李璇:永葆公益的初心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宗本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1-12-22 10:46:46 |
编者按 在前不久刚刚表彰的第十三届安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组织的嘉奖名单中,记者看到不少来自教育系统的优秀个人或组织。本期给大家介绍两位获表彰的优秀志愿者,一位是来自当涂县第一中学的教职工李璇,她在工作之余热心公益,在“宝贝回家”“蓝天救援”等公益品牌项目中都有出色表现;还有一位是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汪雨航,他不仅在学校学习生活中主持和参与了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走出校门积极开展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更是参加了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故事,却因为同样的公益情怀和志愿精神而熠熠生辉,昭示真善美。 □通 讯 员 汪宗本
本报记者 谢婷婷
“端正心态做公益,力所能及对他人永葆初心和平常心就够了。”这是当涂县第一中学信息中心教职工李璇坚守公益十余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9年,20岁的她从电视上了解到“宝贝回家”这个公益组织,主要是提供帮助16岁以下被拐孩子寻家的公益服务,当目睹家长为寻找被拐孩子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不惜倾家荡产,有的甚至患上精神类疾病,她眼中满含泪水,内心阵阵揪痛,暗下决心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家。2010年,她毅然加入“宝贝回家”寻子公益组织,同年6月,在南京参与了第一次志愿活动。正是因为这次经历,坚定了她投身公益的决心。
2011年,李璇大学毕业回到当涂。经过公益组织考核推荐,接手“宝贝回家”安徽区域的管理工作。“当时安徽区组织的各项工作相对滞后,几千人的志愿者群缺乏活力、信息不畅”。既然接收了,就必须全力以赴干好。接下来的一年里,李璇每天上班前先在志愿者群里“自言自语”地跟大家打招呼,下班后也会在群里“自言自语”地聊聊这个组织,聊聊那些被拐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付出终有回报,打招呼开始有人回复,发资讯开始有人讨论,加入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在主持安徽区“宝贝回家”期间,李璇带领团队成功帮助一名求助者找到了亲生母亲,还提供大量信息共享给全国其他管理群。组织越来越完善,团队越来越优秀,李璇却因工作忙碌于2015年将安徽区管理一职传递给了其他志愿者,转为地方志愿者。
公益的初心之火一旦点燃,便永不熄灭。早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李璇在电视上看到了蓝天公益救援组织。2017年,她得知马鞍山蓝天救援队招募队员,立刻申请并加入“马蓝”。在之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奔波在当涂县与马鞍山市之间,参加各项训练,实施救援等。2018年底,她与另外四名志愿者申请成立了当涂蓝天救援队。她的初心是希望大家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能力,在灾难面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及团队的无私奉献感染了众多爱心人士,队伍很快发展到现在的二百多名志愿者。
救援不同于其他公益服务,除了付出时间以外,更多的是技能的熟练运用和现场情况的判断,很多次救援都是夜晚甚至持续到半夜,李璇从不退缩。她参与过白纻山走失老人搜救、湖阳运粮船翻船人员搜救及多次溺水人员搜救、三百多起弱势群体走失搜寻、池州山地搜救、安徽蓝天淮河综合大演练、防溺水宣讲、池州国际马拉松应急保障、大青山千人登山及铁人三项应急保障、央视七套来当涂拍摄美食节目全程水域拍摄保障、协助公安机关打捞物证等。她以身作则,志愿服务时长达一千一百多小时,技能培训和各项训练时长达三百多小时。
面对新冠疫情,李璇一次次挺身而出,在志愿者群积极宣传并号召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各种渠道采购了洗消装备,发动志愿者利用车载大喇叭进行防疫宣传,运输防控物资,成立防疫志愿小分队并协助学校、企业、社区、防疫卡口等场所开展消毒杀菌工作。近年来,她率领队伍多次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抗洪以及应急救援,个人获得市、县级好人称号,队伍也获得市、县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人生的路和公益的路都还很长,李璇始终坚守公益的初心和平常心,默默奉献,纯公益的路很难走,但她说自己会一直怀揣初心,砥砺前行。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