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超:越疆载志潜心“中国制造” 刘德珩:乘风破浪打造“中国芯” 江期胜:十年磨一剑 成就“世界刷王” 李武松:科技创新 实干报国的“拓荒者” 吴辉:身残志坚 勇创辉煌
03版:创新安徽 拥抱青春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4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49期  下一期
李武松:科技创新 实干报国的“拓荒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12-10 14:04:09

  从濒临破产到隐形冠军,率先在中国乃至亚洲将树枝状聚合物推向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上百家企业“卡脖子”问题……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李武松、北京大学高分子系博士、中国树枝状聚合物产业化创始人,从事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新材料研究18年。

  2011年,李武松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山东省,创办晨源分子,并通过阿里巴巴B2B网站卖出去第一单,“虽然只有几万块钱,但是对于刚创业的我们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最初,晨源分子做的是实验级别的树枝状高分子产品,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当时中国在这个领域没有任何产业化的公司,整个行业被欧美死死地“卡住脖子”。李武松下定决心攻克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的产业化。没有参照物,只能自己摸索。面对资金、人力的重重困境,李武松带领团队不断调整设备和工艺参数,经过两年的大量实验,于2013年成功建立了亚洲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树枝状聚合物生产线,打破这一领域由欧美为主导的国际市场格局。2017年,公司主要承办了第十届国际树枝状大分子峰会,并成立了行业内唯一的国际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应用创新中心。2019年,李武松创立深圳猿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切入到树枝状高分子产业链下游——特种防护材料,打造面向世界的国产高端防护涂料。李武松先后获得山东省组织部颁发的泰山产业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青年创业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