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皖南事变背后的历史真相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静茹 发布日期:2021-11-15 10:48:11 |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其正、副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发出“皓电”,污蔑新四军破坏团结抗战,强令其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撤至黄河以北,并要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为了“顾全大局,挽救危亡”,皖南的新四军部队开赴江北。 早在同年5月4日,毛泽东起草的《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文,指示东南局必须不顾国民党的限制,放手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向一切敌后地区和战区发展,坚决建立根据地。但项英借口华中斗争的特殊性,对中央指示消极抵制。11月中旬,中央多次电令项英提高警惕,迅速渡江北移,并指定具体北移路线,由江北军接应。项英迟迟不动,直到1941年1月4日,才率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九千余人开始行动。6日,当新四军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顾祝同、上官云相所部七个师八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被迫还击,血战七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除傅秋涛千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遇害。1月17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声称将叶挺交军法审判。至此,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
随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进一步封锁消息,禁止报纸刊登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文章,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
□本报记者刘静茹整理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