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那些年的单车时光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砚菊 发布日期:2021-10-19 10:11:26 |
那年12岁 □萧县实验小学华美校区 丁砚菊
我喜欢回忆往事,那些青涩的记忆略带微微的伤感,曾经占据了我的童年。但回忆涌上心头,却如同久酿的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无穷。
十二岁那年,我考入了县里的一所初中,那时家和学校,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隔着那么远的距离,每天的上学路都是一部奋斗史。晨起上学,特别是冬日六点多,天还没亮,前院的好友就来喊我,有时随意扒两口饭,但更多的时候甚至顾不得把饭吹凉,就骑着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出发了。但冬日总显得有些许残酷,尽管围着围巾,戴着手套,冷风还是直往衣领里钻,耳边是呼呼的风声,我们就这样一前一后地骑行,没有交谈,只是彼此默契地紧闭着嘴,微眯着眼,忍受着手指的麻木,以及风的怒吼。
冬日的路上是寂寞的,行人很少,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两辆拖拉机拉着满满的一车砖,轰轰隆隆地驶过。蒙蒙的天似乎被撕开个口子,越往西走天就越亮。路上的行人开始变得多了起来,路边有骑着车送菜的年轻人,做买卖的戴着雷锋帽的生意人,店铺也陆陆续续开门了。余光瞥见热气腾腾的包子铺,看着悬挂着的油条豆浆招牌,我仿佛隔着大马路都能闻着香味。这时,手和脚也渐渐变得暖和起来,脚下却依然没有停歇。当我们弓着背骑上那高高的上坡路时,额头的汗珠早就不见踪迹,只是头发上还残留着白霜,围巾早已无力地从头上滑落到肩膀。
等我们把自行车停放好时,那因运动而热气腾腾的脸早已有些冰凉了,我们必须弯着腰往地上跺一跺,活动一下那发胀的脚,接着用嘴对着手,哈哈热气,再摸摸那点缀在双颊的冻疮。此时,早已顾不得形象了,只能无奈地抚摸,并在心里轻轻地劝慰“老友”:哎,可千万别再痒了。因为它们会一直跟随我,乃至于天气入暖时,依然能够看见脸上淡淡的圆斑。刺骨的冷风依旧刮着,校园林荫道的白桦树光秃秃的,只有白灰的枝干兀自摆着高傲的姿态。当呼呼的风声和“叮叮当当”的铃声一同响彻在耳畔时,晨光中的校园便开始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疾速奔跑的身影像找到归属的剑,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校园的林荫道迎着曙光开始愈发高大起来。
就这样,我骑着那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我和它一起迎来了春,走过了夏,也送走了秋和冬。十二岁那年的画面,却永远地定格在我记忆的脑海里。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