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自己 照亮家乡的新农人 用青春与汗水浇筑梦想 反哺家乡的火热实践 希望的田野 崭新的生机
03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2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25期  下一期
希望的田野 崭新的生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田雨菲 发布日期:2021-10-18 10:48:34
□当涂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记者  田雨菲
               辅导教师  徐  艳

  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乡村产业不断地焕发出生机,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当涂县大陇镇,农业的发展可谓筚路蓝缕、日新月异。今年10月10日,作为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我们近距离采访了两位新农人,了解了乡村创业背后的故事。
  早晨8时,四名学生记者、一位辅导教师、一位专业记者,六人踏上了前往大陇镇的旅途。快到达目的地时,途中经过火龙果、草莓种植棚区等,棚中农人正在劳作,身边是专业的设备,可以看到作物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隔着棚膜,也不难感受到乡村充满了活力。
  “这些年一直在慢慢摸索,想整合资源做出自己的特色,打造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27岁青年农场主姚其飞退役后回乡创业,2014年12月创办了当涂县昌来水生蔬菜家庭农场。我们到达基地后,他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种植、养殖产业。从最初承包30亩到最高峰的时候共承包了380亩,现在基地共217亩,他凭借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产品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销向全国各地。他致力于发展事业的同时,还将基地打造成了“残疾人帮扶基地”。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农人的朝气与责任感,以及勇往直前、永不懈怠的精神。
  与姚其飞告别后,我们来到了马鞍山市洋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阳天告诉我们,之前他一直在外面做工程,也从事过农业事务,看到这些年大陇镇飞速发展,农业前景越来越好,又正好赶上2020年初镇里四千多亩田地发包,当时他就承包下来了。如今,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虾稻连作技术,以后想做一个农旅结合的休闲农场,并投资办厂。这样一来,就可以第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发展道路一片光明。
  传统的产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重新焕发崭新的生机,而新农人注入农业、农村的正能量是巨大的。此次采访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进了我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姚其飞讲述返乡创业情怀
姚其飞介绍基地菜鱼共生的种养模式
学生记者与新农人何阳天合影


特别鸣谢:团当涂县委、当涂县第一中学学生记者站对于本次采访活动的支持。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谢婷婷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