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自己 照亮家乡的新农人 用青春与汗水浇筑梦想 反哺家乡的火热实践 希望的田野 崭新的生机
03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2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25期  下一期
反哺家乡的火热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石文露 发布日期:2021-10-18 10:47:53

 □当涂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记者  石文露

                 辅导教师  张 瑾

  清晨,下了点朦胧的细雨,汽车缓缓地行驶在前往大陇镇的小道上,车窗外不断闪现的村镇,整齐的农田,亩亩方塘,青山绿水,俨然一幅江南水乡情景。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采访新农人。第一站为大陇镇麻村的当涂县昌来水生蔬菜家庭农场。汽车刚开入农场,一眼望不到边的方塘便映入眼帘,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待客厅,姚其飞早已在那里等候,见我们来了快步起身致意,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这位叔叔是本地人,退役回乡创业已有七年。自2014年12月开始,他的起点是30亩土地,种植菱角,养殖黑鱼、甲鱼为主,在创业过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种养经验,即菜鱼共生。他带我们参观农场,谈农场的发展方向,眼里有着憧憬与自信。值得一提的是,农场里有一项“阳光助残”工程,为本地的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传播了正能量。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马鞍山市洋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司正对门的大厅上挂着“天道酬勤”四字牌匾,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负责人何阳天的办公室,这是一家年轻的企业,2020年始创。回忆刚创业时,何总笑道:“我想干一番事,能力有大有小,但一定要有恒心。”创业不久,公司就受到了疫情打击,而随后的洪水也让公司蒙受了许多损失,但在政府的帮扶下,公司渡过了难关。当前何总的公司主要以“公司+基地+农产”模式经营,正准备开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而这又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越来越多像姚其飞、何阳天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回乡创业,扎根故土,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发愤图强,致力于家乡乃至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上午的采访结束了,在回程的车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