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校门外的劳动教育“掷地有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管义江 发布日期:2021-10-18 10:32:32 |
天长市张铺初中 校门外的劳动教育“掷地有声”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管义江
本报讯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秋日的天长市张铺镇乡村大道上,一群中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一边唱着欢快的劳动歌曲,一边大踏步行走。日前,天长市张铺初级中学组织部分师生徒步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体验活动。
位于张铺镇八墩村的安徽荣茂塑胶有限公司是张铺初中校企共建单位,其管理的现代农业园成为该校三百多名学生的校外劳动体验教育基地,园内种植有优质水稻、木瓜和无花果等农作物,是学生天然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当天,来到实践基地后,学生们按捺不住激动与好奇的心,争先恐后地寻东问西,看到挂在树上的木瓜,忍不住你争我抢地交流着,不时地询问木瓜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对木瓜具备的多重营养价值惊叹不已。在田间地头,基地负责人陈传海向学生们耐心地讲解了水稻种植的基本知识与生产过程,告诉学生们一束束饱满的谷穗是怎样变成碗里的白米饭,同时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们要懂得劳动艰辛,爱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在田间另一边,校长王飞和老师们身体力行,指导学生辨别杂草,传授正确清理杂草的方法,师生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都希望尽自己一份小小努力,把田间的杂草清理干净。
“以前都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今天我亲自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回程的路上,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劳动体验活动,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并立志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据悉,劳动教育是该校正在积极推进的特色教育项目,学校以校内劳动为依托,开发了多个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格局,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逐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