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的特“困”生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2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21期  下一期
动物界的特“困”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世凤 发布日期:2021-10-12 10:11:49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个小时,但有研究表明,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睡“饱”对很多小学生来说似乎成了奢侈。可在动物界,一些动物想睡12小时,简直不要太简单。那么,哪些动物睡得最久呢?下面和小米姐姐一起来看看吧!(本文所注时长为动物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长。)

树 懒
睡眠时长:10~20小时
  树懒是以动作缓慢出名的动物,基本上一生都生活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的树冠中,有的树懒就连死后也用自己长长的爪子挂在树枝上。这是它们躲避捕食者的生存策略,因为它们的后肢力量弱,在地面上行动非常缓慢。
  通常人们认为树懒也是个瞌睡虫,但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虽然树懒大部分时间一动不动,但并不一定在睡觉,它们很可能一天只睡大约10个小时。一动不动是它们融入环境,伪装自己的方式。



老虎、狮子和猫
  睡眠时长:16~20小时
  猫科动物都爱睡。老虎和狮子都是吃了顿大餐后会睡个大觉,有时会连睡24小时。醒来之后开始下一轮的搜寻和捕食。
  老虎捕到了大型猎物之后,通常会挨着猎物吃饱了睡,睡醒了继续吃,一连好几天。睡在食物旁也可以防止其他动物抢食。
  在狮群中,雌狮负责哺育幼狮,会花更多的时间捕猎,因此比雄狮少睡两三个小时,而雄狮则承担着守护领地和族群的任务。
  家猫虽然已经不再需要为食物发愁,但还保留着祖先睡大觉的传统,一天能睡18个小时。



树袋熊
  睡眠时长:约22小时
  树袋熊住在澳大利亚的桉树林中,以吃桉树叶为生。桉树叶对大多数动物而言都不可食用,会导致中毒,而且所含热量很少,非常不适合作为食物,但树袋熊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它的身体能分泌一种特殊的酶,可以分解桉树叶中的毒素;同时它用超长的睡眠时间来减少能量的消耗,平衡过少的热量摄入。通过这种方式,树袋熊在自然界中获得了自己特有的生存空间。




棕 蝠
  睡眠时长:约20小时
  棕蝠是全球分布最广的陆栖动物之一。它们只在夜间清醒约4小时,来寻找食物。同时,它们还可能冬眠半年,以应对食物的缺乏,除此之外,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帅的睡姿——倒挂金钟。



蟒 蛇 
  睡眠时长:约18小时
  蟒蛇是这份名单里唯一的非哺乳动物。如果你有一条宠物蟒蛇,也许一开始你会发现它从来不睡觉,因为它的眼睛从来都是睁得大大的。然而,蟒蛇不仅像人类一样睡觉,而且睡得很久,但因为蛇没有眼皮,所以眼睛不能闭上,只能睁着眼睛睡觉。


巨型犰狳
  睡眠时长:约19小时
  犰(qiú)狳(yú)是一种带壳的哺乳动物,遇到危险时会蜷成一个球,用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大犰狳是犰狳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身长可达到1米多,不过尾巴占了长度的一半。它们爱吃蚂蚁和白蚁,但其他昆虫、腐肉,以及蜗牛、小蜥蜴等也是它们的食物。
  犰狳昼伏夜出,大部分时间睡在自己挖的洞穴里,晚上出来觅食。


夜 猴 
  睡眠时长:约17小时
  夜猴也被称为“猫头鹰猴”,因为它像猫头鹰一样在夜晚觅食,白天睡觉,而且拥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具有良好的夜间视觉能力。
  动物的蛰伏,如冬眠或夏眠,与睡眠是非常不同的,这是在极端气候下减少能量消耗的方式。冬眠或夏眠时,动物的新陈代谢率和体温都会降低,脑部活动大幅减少。不过,有的动物每天都会蛰伏一次,如美洲獾。



北美负鼠
  睡眠时长:18~19小时
  负鼠虽然长得与犰狳截然不同,但习性非常相似,也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住在自己挖掘的地洞里,用大部分时间睡觉,只用很短的时间寻找食物。

  看完动物界的特“困”生,同学们,是不是很羡慕呀,那么,你们的睡眠时间达标了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季节交替时,人体对睡眠的欲望就会更大,同学们在安排好自己的学业时,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