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青春文字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墨韵书香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雅婷 发布日期:2021-10-09 15:49:22 |
□淮北市第十二中学高三(12)班 王雅婷 辅导教师 张 健
捧一卷诗文,沏一壶清茶。朝晖斜射于纸墨之上,远处传来如行云流水般的丝竹之声,我沉醉于墨海书香。在现代生活中,却也很难享受到诗意的渲染,你不妨静坐片刻,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体会阅读的魅力。
我愿泛舟于诗人的相思之中。在诗集《宋词》中,我最爱李清照的《一剪梅》,初读时如沐春风却又不禁与诗人一同悲痛。相隔千里的恋人们只可写诗寄托相思之情,难免心生闲愁。独居的女子驾舟出游,望见西楼一队鸿雁飞过,可否是为她带回了锦书?临窗听雨,遥念君安,观之《纳兰词》,“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抒写了对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细读之,百味杂陈。不禁感叹“谁翻乐府凄凉曲”中的思绪,寥寥几笔,勾勒了多少相思意。
我愿泛舟于诗人的傲骨痴情中。王冕一首《墨梅》唱出了古风傲骨,“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日月浩荡中华魂,万古长青更精神,读之诵之,身临其境。诗人们不同于繁花争奇斗艳,却如梅花一般傲雪凌霜,只留下一身明月清风,持着高远的志向,铮铮傲骨,踽踽独行,从古至今,亦是如此。他们归隐山林,更爱自然之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一首《山居秋暝》,读来感受到清新自然的山村风光,山雨初霁、山泉清冽、痴情自然,诗人将自己的鸿鹄之志和高雅的情怀于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读书所能带给我们不可比拟的心灵洗礼。
我愿泛舟于诗人的忧痛中。唐诗书写了大唐王朝的兴衰,之中有杜甫笔下“忆昔开元全盛日”的繁盛,也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愁凄凉。在战乱时期,面对国家的衰落惨境,杜甫望着关山,长叹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忧国忧民之情,怕只有自己才明了有多么深刻。唯有在书中方可体会不曾经历过的历史,不曾经历过的哀痛。
我愿泛舟于诗人的乡愁中。世间最落寞的情景,便是夕阳勾起怀念故土的思绪。马致远有诗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在外、四海为家的生活让诗人们感到孤独寂寞。唐诗有云:“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似乎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便拆开信封一页页检查。这一细节,道出了浓浓的相思之情。诚然,客居他乡的人总易触景生情。远处的炊烟升起抑或是天边的落日红霞,都会让他们眼前浮现出一幕幕与亲人欢聚的景象,它们是心底从未褪色的记忆。多情的诗人借诗以抒情,以泪沾襟。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我愿泛舟于诗人的诗意中,大至繁华盛世,小至谈笑风生。我执笔将诗意写入月光,待它斜光入户,将墨韵抚上你的脸庞。余音绕梁,诗意尽显于诗句中,而书籍才能带我们远离尘世喧嚣,沉入于星辰大海,悠然闲适。
江河同嗟,斜阳凛冽。读名书、品书韵,在不经意间,也就使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