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李长海:用生命书写教育情怀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饶艳琴 发布日期:2021-09-22 10:49:02 |
教书育人楷模 “只要我活着,就会站在讲台上”。于淮北市第七中学的数学教师李长海而言,三尺讲台是他的生命支柱和人生舞台,教书育人是他一辈子最重要的大事。 1991年7月毕业后,李长海被分配到淮北市第九中学任教,直到今天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并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李老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讲得十分有趣,大家很喜欢他的课”。在学生们眼中,李长海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很温暖。慢慢地,学生和家长们都知道淮北九中有一位靠谱的李老师,许多家长一听说是李老师带自家孩子的数学课,就特别放心。
1997年秋季,由于教学成绩和管理水平突出,他被该校委以重任,兼任年级组长一职。自那以后,李长海更忙了,不是走在前往教室的路上,就是伏在桌边研究教学。
但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一次常规体检打破了他工作和生活的平静。在这次体检中,李长海被查出患有肾炎。听到这个消息,家人曾多次劝他早些治疗,可他并没有把劝说放在心上,反而装作没事人一样。“那会,我不想年迈的父母和怀有身孕的妻子担心,我还带着两个班的数学课,尤其是好多学生是冲着我来的,哪能让学生们的成绩受到影响,那会做年级组长刚一年,各项工作才起色,哪能直接撒手不管。”李长海一边这样想,一边忍着病痛继续和往常一样工作,直到任年级组长期间的第一届学生毕业。
随着2001级初一学生入学,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脸色灰暗,开始出现浮肿。在家人的再三督促和劝说下,他终于同意去大医院做检查。“爹、娘、孩儿他妈,这次我听你们的,但是要等到放假再去检查”。一转眼拖到同年国庆节,李长海才被家人“绑”到南京市就医。经专家诊断,他的病情发生异变,已经由肾炎转为肾衰竭,医生建议及时住院治疗。面对残酷现实,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心爱的三尺讲台,在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保守治疗。
一周后,他再也按捺不住焦虑的心情,强烈要求出院。妻子孙梅看到他十分坚决的态度,也不再说什么,选择理解与支持。出院时,医生明确要求,回去后,病人必须在家长期休养、不能劳累。可回到家,他并没有遵照医嘱在家好好休养,而是很快赶到学校上班。在李长海看来,和学生们在一起,才觉得快乐,活得踏实。
2005年4月23日,李长海又突感身体不适。先是反复感冒、高烧不退,继而四肢、面部持续出现浮肿,并无法站立。经过专家确诊,他的病情已由双肾衰竭恶化到尿毒症的地步。那时他才30多岁,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生活也蒸蒸日上,但病魔却将这一切击得粉碎,一直坚强的他流了泪。后来,年迈的老父亲为了增强他的体质,单独订购新鲜羊奶;贤惠的妻子为了不让他胡思乱想,每天强装笑脸、逗他开心;学校领导、同事、学生以及亲朋好友多次到医院探望,或打电话给他鼓励……这一切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已不再单单属于自己。为此,他下定决心要用意志战胜病魔,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校园,重上讲台,哪怕就是倒在讲台上也无怨无悔。如今,他的身体状况良好,仍活跃在校园中,并带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放在李长海身上格外贴切,他身患重病但从未离开三尺讲台,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民教师”的真正含义,用真诚热爱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纯粹情怀。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饶艳琴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