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黎珉:一门四代 师风传家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饶艳琴 发布日期:2021-09-22 10:47:47 |
教育世家 一门四代,承先启后,立足三尺讲台。
“踏实、严谨、敬业,教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秉承这一教育家风,这个家族的13位教育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教育战线,用责任与信念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
一家13位教师
早在黎珉太公那一代,就和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黎珉的一位太公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大师。徐悲鸿一生恪守“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种精神和传承影响了家族的每一代。另一位太公是被称为“一代完人”的王星拱,中国著名教育家。
“爷爷黎洪模、奶奶徐静斐、外公王焕晰和外婆邓念陶都是教师,其中三位是安徽农业大学的老教师,一位是合肥市第一中学的数学高级教师。”黎珉介绍说。
父亲黎群是黎洪模和徐静斐的长子,也是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退休教师;叔叔黎志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姑父许宜扬是安徽农业大学体育教师;大伯母陈元玲是合肥市南门小学的语文高级教师;二姑姑黎璐玲先后在原芜湖县陶辛公社七房小学、芜湖农业学校、安徽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任教。这个家族的第三代,一共有五位教育工作者。
择一事终一生,传师道扬家风。如今,黎珉和表弟许翔主动接过家族第四代教师的接力棒,一家13位教师用热情和生命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
真正热爱教育
“到安农工作后,奶奶每次吃饭都会和我反复讲她年轻时求学、科研和教导学生的故事,告诉我要热爱教育,努力科研,不要怕苦,一定要和各种困难做顽强的斗争”。“爷爷始终记不清我是学数学还是物理,只是常笑眯眯对我说,‘好好学习,多多努力,将来也当老师啊’”。
“外公教我下棋的时候,手里常拿着一本化学书籍,临近退休时还常伏案修改教案。我刚进入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工作时,外公经常问我课上得如何,叮嘱我要认真备课才能教好学生”。外婆常教育我,数学是基础,一定要学好。她给我辅导时,深入浅出,满满一页纸的图形和方程,工工整整,思路清晰有趣……于黎珉而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细心教导为他从事教育事业打下了基础。
“父亲直接影响我更多,他深受家庭教育观念影响,爱教育,爱学生”。黎珉说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爷爷去世当天晚上,父亲还有一门课,他强忍悲痛,面带微笑地给学生上完。我当时就在教室的门口,看到父亲斑白的双鬓、紧咬的牙关,深感父亲的不易和教师的伟大”。黎珉说,那年他正在读大三,也许就是这一刻让他儿时埋下的教育种子,真正萌芽了。
此后,黎珉在安徽大学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进入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工作。随后师从叔叔黎志康研究员读博,获得作物生物技术方向博士学位。2018年,他被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聘为作物育种与种子科学系副教授,今年6月,任农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叔叔受奶奶的影响很大,是父辈唯一继承农业研究的,他将我带入水稻基因组的世界,我又回归到祖辈一直奉献的农学事业中”。在黎珉看来,这种奇妙的缘分,注定是一种更多、更深的传承,也是一种必然结果。
家风即教风
如今,黎珉也成为一名有着12年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从理学到农学,黎珉作为重要参与人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校级教学成果奖六次,主持及参与教研项目五项,发表教研论文七篇。在黎志康的带领下,联合农学院水稻方向多位教师,为水稻抗逆分子设计育种团队贡献力量,团队指导国内外在读研究生近20名。
身处“教育世家”,不论是黎珉,还是家族中的其他人,他们对教师职业都有着强烈的热爱和执着。在教育家风的长期熏陶下,黎珉的大女儿黎予希也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教师。
“家风四代,是一种机缘,更是一种传承。我觉得对于家风傲骨的最好诠释就是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把课上好,把科研做好,把团队凝聚好,把学生培养好,为安农再作贡献”。在他看来,教师这份职业是自己一生的选择,永远不会放弃,会继续传承下去。
“教书育人就像苦练武功,不能偷一丝懒”。一家四代13人为师,数十年如一日,他们始终牢记家训,重教育、重家风,一代传一代,家风即教风,坚守在教师岗位上,教好书,育好人。
黎珉一家合影(图中有七位教师)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