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磁器口 官川教师村 槐花的味道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1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1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官川教师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小朋 发布日期:2021-09-16 10:03:09

□歙县长青中学    吴小朋

  名城歙县,星罗棋布着180多个行政村,自然村更是数不胜数了。有的靠土楼成片吸人眼球,有的则凭牌坊成群引人注目;有的借奇山异水引人入胜,有的则因名人故里令人神往……官川村让人魂牵梦萦的却是水口那棵千年白檵(继)木。花开时节,满树银装,香飘十里,又一地洁白。
  官川村原隶属唐里乡,今并入杞梓里镇。如今这个乡镇,算是声名显赫的,历史上曾出了一位名叫王茂荫的货币理论家。你也许没有仔细读过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但可能听说过书中提到680多位人物,其中唯一的中国人就是王茂荫。
  从古城歙县出发,沿着徽杭公路向东北方向前行,行至徽州民歌之乡苏村右拐,顺着发源于“国家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昌源河继续赶路,磻溪、唐里……一个个古村落从车窗前一闪而过,最后车停在一个名叫外磻的村庄。
  “这里已经是官川村的山脚下了。”司机小方一边说着,一边抬手指向半山腰,“那云雾中时隐时现的村庄就是官川村。”
  小方是土生土长的官川人,是我早年教过的学生,如今又与我在县城的一所中学共事。而他的“安徽好人”父亲方钦忠,又是我上初中时的恩师。尽管师生关系如此亲密,可我还是第一次踏上官川这片神秘的土地。
  其实,从外磻到官川,车辆是可直达的。一来盘山公路险象环生,让人提心吊胆;二来坐了两个小时的车程,已经头昏脑涨。于是,我们选择走“官磻古道”(官川至外磻),这样既可以多吸收新鲜空气,又可以多欣赏沿途风光。
  古道的起点处有个路亭,名叫爱心亭,是方钦忠老师80大寿那年出资兴建的。方老师退休回家后,为家乡做了不少善事。他建了爱心亭、益民亭、慈善亭、和谐园,又筑了安全路、富民路、利民路,还免费为村民理发、量血压、用拔火罐治病……其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是早已走进安徽好人馆了。
  穿过爱心亭,踏上石板路,逆着溪流而上。路边,茶园、桑地、芦苇荡,交替出现;山上,桃花、檵木花、映山红,竞相开放。我们走着、走着,忽见山脚的溪流原是合二为一的,构成一个“Y”形。这时,如果从远山正视官川,村庄就好像坐落在一艘官船上,那不断升腾的云雾,就像挂起的船帆。难怪官川村,古称“官船坑”呢!
   村中,那保存尚好的百余幢明清建筑,那堪称徽派建筑经典之作的方氏宗祠,那养育村民六百多年的古水塘,那守望村庄千年的白檵木……都是官川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优质旅游资源。
  官川人的头脑是很活络的,有的将老屋修整、翻新,建成了徽州民宿;有的将新房阳台、走廊,改成观景台发展乡村摄影,把沉睡的资源变成金山银山。也有的将闲置的校舍修缮再利用,打造成公益性的村史馆、教师馆,让身在异乡的人们留住乡愁。
  别看官川村规模不大,但自清末至今,这里已走出48位老师,足见其文风昌盛,是名副其实的“教师村”。在“教师村”官川建造“教师馆”,是方钦忠老师生前没能实现的梦,如今由其子女出资完成了他的心愿。馆内展出了这些老师的珍贵史料,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他们乐于清贫、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力求用他们严谨治学、德才双馨的人格力量,去启迪、激励、鞭策后人,让官川村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採云亭是官川村的至高点,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远眺“雾里乡村”坡山,瞭望“摄影天堂”石潭,俯瞰“官磻古道”全景,好像看见一拨拨的游客,或自驾,或徒步,正向着远近闻名的“教师村”——官川涌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