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间歇跑时儿童少年血乳酸变化的特点 让数学贴近生活 课堂活起来 “生”而有“成” 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1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1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探间歇跑时儿童少年血乳酸变化的特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 晨 发布日期:2021-09-16 10:16:21

 教 学研 究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金  晨
  “间歇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间歇时间进行休息,然后再进行练习的方法。间歇训练法作为提高机体无氧竞技能力和有氧竞技能力的有效手段,已为运动界所广泛接受,并且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国外不少学者对成人进行间歇训练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过研究,为这种训练法的运用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生理生化基础,但是在儿童少年中运用这种训练方法的研究还很少。
  本文采用了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儿童少年间歇性跑时血乳酸变化的特点,实验的目的旨在探讨10~13岁年龄组的儿童少年进行不同距离、不同休息间期和不同间歇方式间歇跑时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儿童少年的间歇训练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一、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实验日期:自2017年8月7日至 2017 年12月28日。
  实验对象:本校击剑队员,共计23人,身体健康,实验前经心电图和物理检查,均无心血管系统疾患,他们的一般身体状况见表一。实验方法:实验共分两个部分进行。
  表一:受试者的一般身体状况表
  儿童少年进行不同距离、不同休息间期和不同间歇方式的跑前和跑后血乳酸测定安排受试者参加四种距离的间歇跑,每种距离又安排了3种不同的间歇方式,即递加休息间歇、恒等休息间歇及递 减休息间歇。在同一距离段落中,三种不同间歇方式的总休息时间都相同。见表二:其中30米×6和60米×6 组,共有18人参加,而在100米×6和150 米×6组,则把这18人随机地分为两组, 分别参加100米×6和150米×6距离跑。要求受试者每次都尽全力跑,同时严格按规定掌握休息间歇时间,休息间歇中进行一些慢走。
  表二:不同距离、不同间歇方式间歇跑的时间安排

  测定指标:1.测定每次跑的成绩。2.每组跑前及跑后第5~6分钟采耳垂血0.02毫升,采用 Barker和Summerson的 超微量改良法测定血乳酸值,72-1型分光度计比色。
  二、实验结果
  1.儿童少年进行不同距离、不同休息间期和不同间歇方式的跑前和跑后血乳酸测定。
  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距离段的三种不同间歇方式之间,平均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这样就可以排除强度因素的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可以对不同间歇方式的跑后血乳酸均值之间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中共测定298个血样本,跑前相对安静的血乳酸值为21.59±6.12毫 克%,跑后血乳酸值列于表三。统计分析表明,仅在30米×6距离段,递减组血乳酸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恒等组,而在其余各段落的不同间歇方式之间,血乳酸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三:不同距离、不同间歇方式间歇跑后的血乳酸值(毫克% )
*30米×6间歇跑后,递减间歇组血乳酸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恒等间歇组。
  三、研究讨论
  1.关于儿童少年的最大血乳酸浓度:年龄不同的人,最大血乳酸浓度也不同,儿童最低,在20~25岁年龄组最高,以后又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代谢特点,在完成定量工作或极量工作时,机体的反应也不同。
  从实验结果来看,100米×6和150米×6跑后血乳酸值均已接近或达到本年龄组的最大血乳酸水平了。因此对儿童少年来说,安排长于150米段落的高强度间歇跑,用以发展速耐素质就不一定合适了,因为这样的安排非但达不到更进一步提高血乳酸水平,从而发展糖的无氧供能能力的目的,反而因工作能力的下降,影响训练量的完成,加快疲劳的到来。
  2.不同间歇方式对血乳酸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中,除30米×6段落的递减间歇组跑后血乳酸值非常显著地高于恒等间歇组外,在其余各距离段中,三种不同间歇方式跑后血乳酸值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表三),与他们的结果都不完全相同。
  每个人都存在一个最大血乳酸浓度的水平。如果在某一距离段的间歇跑中,当采用恒等间歇方式跑后,血乳酸已接近其本人的最大血乳酸水平的话, 那么再采用递减间歇方式跑,所能进一步提高血乳酸水平的幅度也就很小了。在30 米×6恒等组跑后血乳酸仅为36.98±2.69 毫克%,距最大血乳酸水平还有相当距离,所以递减组跑后血乳酸有进一步增高的可能,统计处理结果也显示出非常显著之差异。而在其余各距离段中,即使恒等组跑后血乳酸值也已接近最大血乳酸浓度值了,这时血液PH值的下降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也更大,所以血乳酸水平进一步增高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统计分析也显示无显著性差异。
  由此看来,在间歇训练中着眼于提高糖的无氧供能能力时,只有当“固定法” 所造成的血乳酸堆积远小于其最大血乳酸浓度时,应用“递减法”的优越性才能表现出来。
  3.关于儿童少年的间歇训练手段问题:生化方面的研究已经确认,在肌肉活动时,供能方式是有严格顺序性的,这一顺序性与肌肉活动的性质、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相适应。但是儿童少年的代谢有其特点,成人进行间歇训练的一些手段就不一定适用了。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60米×6段落无论何种间歇方式,跑后血乳酸都达到较高水平(70毫克%左右),这无疑是有利于发展速耐素质的。而在30米×6段落中,无论何种间歇方式,跑后血乳酸值也都有了一定程度升高,与跑前相比已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说明亦有相当比例的糖酵解参与供能。
由此看来,对儿童少年的速度训练课,可不必采用长于30米的距离来进行间歇训练,在速耐训练课中,则不妨采用 60米到150米距离来进行间歇训练。
  四、研究结论
  1.从测定结果看,100米×6和150米×6组的各种间歇方式跑后血乳酸值已接近该年龄组的最大血乳酸估计值。
  2.对采用间歇训练法来提高糖的无氧供能能力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选用“递减法”或“固定法”,不能一概而论。
  3.根据血乳酸测定结果来看,儿童少年进行间歇训练可采用30米或更短距离用以提高速度素质。发展速耐素质可采用60米~150米的距离组织间歇跑的练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