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细微处彰显教育的真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大红 发布日期:2021-09-16 10:15:30 |
教育感怀 □宣城市宣州区教体局 陈大红
“怀着抱怨提笔,带着收获收尾。‘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我很难忘却,也许是一辈子……”这是我2018年3月9日周五看到的一篇“检查”的结尾,是当时高二(9)班王某某同学写下的“感受”。面对他所写下的文字,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这段文字的缘起。
那天是3月7日,一个周三的上午,第一节语文课刚刚开始。学生习惯地按照位置到讲台前讲读《论语》,黑板上呈现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精心准备的讲解者带着大家先解析后品读,话音刚落,站在讲台右侧的我,看见坐在第二组最后一位的王某某同学娴熟地将自己喝完的饮料瓶侧身抛向身后的垃圾桶里。
伴随着“哐当”一声,瓶子可能是落在了边上的畚箕里,并没有投进。我便马上脱口而出:“王某某同学,请你转身弯腰捡起放入。”班上同学正沉浸在《论语》的故事中,不知我所云,而王某某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也照我的要求做了。但从他的神情举止中,我分明看到他是不情愿、不服气的。我也没有再说些什么,继续本课的教学内容。
下课后,我要求他来到办公室,先是询问了他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的情况,他是班上的最低分,他也说明是因为自己在答题时所答的区域出了差错。我鼓励他要总结,争取下次取得进步。我见他原本紧张又带有对立的情绪有所缓解,我就话题一转:“你理解了同学所讲《论语》这一则的字面意思与内在含义了吗?”他吞吞吐吐地应答:“还没有。”“那你课后自己认真查查,弄清楚。”“嗯,好。”接着我便问:“你知道我叫你来的真正意图吗?”“我知道,我上课时乱抛矿泉水瓶。”“哦。不错,你意识到了。这样,你就把当时的动作、心理等过程真实地写下来,注意不是检查,是事情的过程、自己的心理感受,好吗?最好能结合本则论语的内容来想想自己刚才的言行,如何?”“好。”这样他便离开了。我呢,期待着他的文字。高兴的是周五就拿到了他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题的文字。
读后感写得真实而细致:一开始的“不服气”到后来的“惭愧”再到最后的“目标”。我知道这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教育效果。读着这样的文字,我感到欣慰,更带来思索:如何寓育人于课堂之中,如何巧妙地把《论语》引入每节课中,科学地处理语言教学与道德渗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言行上“不苟且”,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才入心入脑入行……
类似这件事,要说小,它特别小,王某某的所为没有真正影响到班级的课堂教学,本可置之不理,当作没有发生,它毕竟属于个体行为。就算我不加以要求、教育,也算不上什么大错。可我感到不能视而不见,我要“小题大做”,要把它看作是教学教育的好契机,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加以“指正”,进而辐射到教育全班同学。从王某某的“文字”来看,他课后认真查找了该则论语的含义,他这样写到:“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我清楚他基本了解了意思,知道了“文质彬彬”的出处,这自然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更可喜的是,他还如此认识到:“它所揭示的就是,一个人唯有文化与品质相结合,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针对自己,拥有高中文化的我上课时没有考虑班上同学们的感受,把瓶子随意地一丢,不仅仅是打断了大家的学习,更是行为粗野的表现。”
实践中,我感到身为一个教师,不光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在课堂上乃至校园里,见到学生一些言行不文明的现象,都应该加以引导,加以教育。它可能与学科本身无关,可它却关乎人的成长成人,就像这件事,王某某的语文可以慢慢学、语文水平可以慢慢提升,但为人行为习惯理应不随便、不苟且。再则恰好同学所讲解的是“君子”,而王某某同学之行为,无疑是“君子”对立的表现,此时不马上教育,岂不是有失教师的身份?身为教师,我觉得及时制止、立即纠错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不可得过且过,更何况育人始终是为师者的根本任务之一。同时我不忘我是语文老师,我要引导他逼着他去练笔、去表达,以达到教育与教学同步有效的目的。
如果不讲,或许王某某及其他同学,没有意识到此动作的不足,久而久之会怎样?“小处不可随便”“不苟且”等,不是较真,而是必要。如果一个人在成长中,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那他长大起来的行为习惯会如何?
看着王某某的文字,我欣慰之余,想等一段时间后,还要再与他交流,进一步促使他的言行文明。4月15日《XX周报》刊登了我推荐他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习作,我便在第二天又找他来,与他分享了本“检查”的快乐,又再一次总结近一段时间来他的各方面表现。在面对面时,我明显感到他读到自己的“检查”文字成为铅字的诧异与喜悦,我趁此对他提出适合他的目标,要他去努力达到。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相信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提升,行为习惯一定会改正,他也一定会一步步朝“君子”而靠近的。
我期待着……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