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中秋
0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10期  下一期
古人如何过中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世凤 发布日期:2021-09-14 09:57:32

  同学们,马上中秋节就要到来,作为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团圆节,相信大家都期待不已吧!你们是否知道中秋节的一些习俗,是否知道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过中秋的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那接下来,小米姐姐就带大家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过中秋的吧!




赏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chì)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吃月饼
  《洛中记闻》有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后来,月饼逐渐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人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江浙一带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的记载。“起始之时,微见远处如白带一条迤逦而来,顷刻波涛汹涌,水势高有数丈,满江沸腾,真乃大观也。”
  《观潮》曾载:“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海外众多的炎黄子孙。



 
玩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清代宫廷有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
  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的,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的心理变化。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吃田螺
  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中秋食田螺,是很多广东人家中秋节的压轴食品,一来民间认为吃田螺可明目,传说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二来认为田螺的肥美寓意美好;三来田螺有壳,剥壳食肉为“食心(新)转运”之兆义,以求去邪气、晦气。
  另一方面,“螺”字与粤语“罗”字同音,田螺,即“向田罗食”,俗话说“无得食,问田螺(罗)”,中秋夜吃田螺,有丰收之意,代表五谷丰登。
  “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赠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过又香螺。”中秋前后,田螺空怀,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饮桂花酒
  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桂花酒自然也倍受人们喜欢。
  桂花酒的历史好比中秋节一样悠久,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北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之说。到了清代,中秋节饮桂花酒变成既定习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