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青春文字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活着》 让人更好地活着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志响 发布日期:2021-09-13 10:23:20 |
□肥东县第二中学高二(8)班 何志响 辅导教师 褚克龙
夏日的午后,一位老人,一头黄牛,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一块名为希望的土地耕得哗哗作响……这便是“活着”。
余华的名著《活着》,讲述的是主人公福贵的故事。先前,他是位地主少爷,嗜赌成性,最后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做壮丁,后来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哑巴。但真正的悲剧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却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在凤霞死后三个月,妻子家珍也相继去世;女婿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不料因吃豆子撑死,最后只留福贵与一头老牛……
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并没什么。而当福贵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的苦难里就充满些许的幸福与欢乐。他有着不离不弃的妻子,有着孝顺的儿女,有着很好的女婿和外孙,还有那头叫“富贵”的牛和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尽管福贵这一辈子可能失去了很多,但他唯独未失去的,就是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
反观现实,面对纷繁的尘世,有人却因其遭遇的苦难和不幸,就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继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究其原因,多半是觉得活着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其实,余华在《活着》的开头,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所活着”。是啊,也许活着就是活着,本身并没什么意思。但所谓的意义,如果你认为事业有成是活着的意义,它就是你活着的意义;你认为每天开心是活着的意义,那么它就是你活着的意义……胡适先生在《答某君书》中也曾说过,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全凭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高尚、卑劣、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然而,这个世界还有不少人,尽管饱经着苦痛,却仍旧努力着活下去。譬如,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他身患渐冻人症,只有三个手指可以“灵活”地动一动,他并未放弃生的权利,却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乐观而坚强地活着,并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样,中国有位轮椅上的“名人”——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人生要品尝必要的坎坷,才能逐渐地回味出幸福的滋味。
我想,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续千万年,是有原因的。或许,就在于“不管生命多么脆弱,多么的饱经沧桑,我们也要承受着,也要咬着牙再活个几十年的虔诚与坚定”。就像福贵,即使到了最后,无亲无故,也要在田野里含着麦秸,带着打不倒的意志,活下来;即使回忆总会撕裂伤口,但是也要寻觅那若有若无的温暖。有人说,“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也许只有当所有你能失去的都失去之后,你才会发现,什么是别人无法夺走的,什么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你才会发觉,活着,才有希望!
夜幕降临,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两个“富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巴,走去时微微晃动着身体,笑着唱着,这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
《活着》之“活着”,于我而言,就是要能战胜一切困难,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模样。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