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失明的杜程开启大学新生活 老师,您辛苦了 遵义会议放光辉 热血染红长征路 天长市张铺初中:德育论坛助力班主任思想蝶变 天长市釜山九年制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肯定成绩再出发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0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09期  下一期
几近失明的杜程开启大学新生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露 李惠恩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1-09-13 10:16:17

□通讯员 王 露 李惠恩

本报记者 程榕娟

  “一路上过来辛苦吗”“身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到了学校就和到了自己家一样,要好好学习知识”……9月4日,是杜程赴合肥师范学院开学报到的日子。一进寝室,院党委书记徐成钢,党委副书记、院长方东玲就赶来看望,亲切问候交谈中,透露出学院对杜程的殷切关怀。

  2012年,杜程以756分考入肥东县第一中学,同年秋天被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杜程开启了长达六年的休学、求医生涯,六次手术、十多次化疗,身体略有好转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右眼失明、左眼几乎失明。特殊的人生经历练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杜程克服困难与窒碍,高考终以562分被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录取,在9月4日成为新生报到队伍中的一员。暑假期间,杜程的感人事迹就受到本报的关注,并于8月底推出《杜程:患病休学六年,书海重遇光明》的特别报道。
  “因为生病的原因,我的眼睛感光功能较差,为了圆‘大学梦’,我只能比其他同学起得更早、睡得更晚,但从踏入合肥师范学院校门的那一刻开始,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杜程来到了新生报到服务台,杜程手中《录取通知书》背面的烫金字迎着阳光闪耀着光泽。
  在去往宿舍的路上,学长们为杜程搬运着行李,向他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这儿是洗手池,那边是独立卫生间。两张床的话,更方便妈妈照顾杜程”。学院为杜程安排了一楼的学生宿舍,经过改造的设施陈列为杜程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着要为别人撑伞。我从生病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帮助,其中不乏媒体对我的帮助。在与媒体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爱上了新闻传播专业,觉得自己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的人,让社会注意到一些普通人群的生活状态,为他们去发声。”去往食堂的路上,杜程分享了自己选择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初衷,并焦急地询问起教材发放事宜。
  “学校的食堂支持移动支付,只需要在程序中出示付款码即可。”佩戴红袖标的志愿者耐心地为杜程讲解着用餐的流程。
  “我们是同学,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就尽管和我说”。庞硕是杜程的同班同学,主动向辅导员申请成为杜程的搭档,也成为了杜程在学院的第一个朋友。“我们还是考虑到杜程同学在学习生活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朋辈群体的帮助,所以让担任班级临时负责人的庞硕与杜程加深交流。”辅导员曹甜甜介绍道。
  “大一我要争取通过英语四级,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争取加入党组织,同时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新闻专业素养。”面对镜头的杜程眼神坚定、神情笃定,为自己大学四年绘制了一幅完美蓝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程的座右铭被写在他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对于杜程而言,大学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未来的起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