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湖畔分校:造就“六种精神”好老师 培养“四自”好学生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阮宏云 傅 军 发布日期:2021-09-10 18:57:46 |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湖畔分校,位于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两湖”之畔,东临合淮路,西界安徽农业大学高科技林业园,是该市庐阳区唯一公办寄宿制中学,占地66亩,现有27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102位专职教师,共有134位教职员工,该校原名合肥市第十九中学,先后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先进单位、市“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市特色学校、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照亮一代又一代美好心灵的“灯”。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重大影响,德有多高,这盏灯就有多亮,照亮学生的未来就越远。该校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盏灯,从而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该校党支部及时总结提炼师德师风,培养并践行教师“六种精神”:
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追求大我,不计得失,淳朴善良
主动应变的改革精神——历经变化,曾有低谷,生存发展
爱校如家的敬业精神——守偏护远,三尺讲台,夙兴夜寐
爱生如子的师者仁心——有教无类,恪守师德,悯天怀人
追求卓越的进取之心——为学求上,为教争锋,为人尚品
昂首挺胸的正气信心——主动作为,业绩为证,笃定功成
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承担道德教育,培育有道德的人的重要使命,这既对教师外显的教育行为有道德要求,又对教师本身内在德行有一定要求,即言传与身教要相对统一。
该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机制健全。主要从三个维度去构成该校师德建设体系:第一是抓实“底线”维度,面向每一位教师强调责任和义务,“什么是教师绝不可为”的红线很清晰,违者一律一票否决;第二是追求“教育的温度与情怀”维度,要求在完成“第一维度”基础上,强化职业认同感,外化为对学生的关爱,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一维度上,强化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带领更多教师追求并实现这一目标;第三是倡导“理想与信念”的维度,向张桂梅老师学习,不仅把教育教学当成职业,更是当成终身事业去奋斗。
该校还通过各个层面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切实把师德要求与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成长、发展相结合,树立尊师重教、“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真正关心、理解、体贴教师的辛劳并切实帮助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合理诉求与实际困难,从各方面为一线教师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够潜心教学、科研,让高尚师德与工作业绩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该校因此涌现一大批师德优秀的教师,如丁丽老师获得合肥市师德征文一等奖,单秋芬老师、孟庆国老师荣获合肥市优秀教师,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武江义荣获2021年庐阳区“新时代好校(园)长”,周英、陈芳荣获2021年庐阳区优秀教师,副校长崔北好荣获2021年庐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该校以“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昂首挺胸地生活”为办学宗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建设“班子对学校教育理念要同心、价值目标要同欲、推动发展要同向、管理建设要同步”的“四同”好班子,培养“生活自理、学习自主、道德自律、成长自信”的“四自”好学生,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双减”政策落地生根,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切实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学期伊始,该校一系列举措落实,制定“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以学生为本,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育人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聚焦“双减”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明确“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作业要质量”三大抓手,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后辅导质量,构建作业管理新模式,构建家校育人新格局。
该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体艺科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务实有效的课堂改革为依托,以规范优质的寄宿制办学为保障,实行“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德体先行、艺劳相伴、学业有成,丰富“信心教育”内涵,从校园表层渗透进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师生的思想与行为中,将“信心”培育从体艺等拓展性课程不断向文理等基础性课程迈进,提高学生学力,将“信心”滋润从主要是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体验,激励师生共同成长,优化师生成长状态。努力将这些理念渗透进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国家课程为体,以综合实践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艺体活动课程为翼,形成“一体三翼”“信心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依托少年宫,确定“三翼”课程基本原则,以生为本,提升素质;立足校内,借力校外;立足课内,延伸课外。德育系列,进出路队,遵规守序;励志远足,磨炼意志;志愿服务,奉献精神。体育系列,运动会、啦啦操、足球训练比赛、排球训练比赛、冬季越野赛、元旦越野长跑、大课间跑操比赛,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勇于拼搏,团队合作。劳动系列,发挥寄宿生活、卫生保洁、在校就餐等劳动场景的作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基本劳动技能,学生学会使用保洁工具、扫地拖地、清洗餐具、铺床叠被,具有生活基本自理能力。学科拓展系列,经典诵读;中小学衔接教育,知识技能与习惯有机结合;计算能力大赛、单词比赛、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赛、汉字书写比赛等让学科学习生本化、生活化。
坚持学生为本,落实“双减”政策,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巧妙实施,加强作业布置“精选”“适量”“分层”设计,严格“一科一辅”,避免作业形式化、统一化,借助集团办学的力量,选择部分备课组为突破点,积极研发符合学情生情的校本作业,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工作新局面,让学生更快乐、更幸福地学习,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该校围绕寄宿制办学,结合学校具体工作实践,不断开展有关寄宿制办学、住校生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寝室相处之道等小课题研究,且行且思,积淀寄宿制办学的理论基础,丰富办学内涵。
优秀班主任为学生中考壮行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
□通讯员 阮宏云 本报记者 傅 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