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凡文文 发布日期:2021-09-02 09:59:36 |
□太和县第一小学 凡文文 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单一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稍有困难。因此,教学中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元素来理解,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
数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缺少华丽的语言,且难以理解。如果将生活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中,将使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思考问题的层面会更开阔,他们会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连接,触类旁通。在品味到数学的奥妙后,他们会越学越想学,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学生思考问题由被动变积极主动。教师在数学课上,要善于运用生活元素,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让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结合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讨论和理解的基础上,用实践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得心应手。
二、生活元素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学习乐趣
课堂上,充分创设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快乐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思考、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在教学“优化”的练习中,我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星期六,小明想为妈妈做米饭和炒菜,要做哪些事情? 随后我把小明要做的事情和花费的时间通过课件展示出来:找大米1分,洗大米1分,接水1分,蒸米饭15分,找菜1分,洗菜2分,炒菜5分。学生们,你们与小明比赛,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让小明的妈妈赶紧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和美味的菜肴?学生们4人一组,探讨并记录本组设计方案,分组汇报。通过对比、辩论,大家都认为蒸米饭、洗菜、炒菜,几件事情同时做,这种方法效率最高。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下自主探究,学会了优化,也凸显了数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2.将数学语言转化成生活化语言
数学知识是严谨的,如果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也显得不够活跃,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
教学“摘苹果”课后闯关环节中,我让学生探究:“红红摘28个草莓,丽丽摘48个草莓,一个盒子装80个草莓,这个盒子可以放得下吗?”有的学生把“28”看作“30”,30+48=78,78<80,得出结果:能装得下;有的学生把“48”看成“50”,把“28”看成“30”,50+30=80,结果也是能装得下;有的学生把“48”看成“50”,28+50=78,,78<80,可以判断这个盒子装得下。这样的估算方法解决了生活中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数学问题。学生对“估算”这个概念也理解得更明确、更深刻。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简洁实用,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选取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运用于教学
教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将课堂教学结合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让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教学“有趣的图形”一课前,我让学生准备自己制作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学具,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把形状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交流、展示,能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这样选取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进行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对各种图形的形状特征记忆犹新。
4.合理地运用生活化场景,加深理解
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一些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化场景相结合,会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旅游中的数学”中,涉及了“租车”的数学问题,这种问题对于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要求较多。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导游”“游客”“出租车司机”,在有秩序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情景演绎。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租车的不同方案,进行小组交流、汇报,选择出最合适的租车方案。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学生对学习中的难点容易突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5.选择生活化的问题,实施探究式学习
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养成数学思考的好习惯。教师授课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同时在思路上给予提示,过程和答案需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针对此类问题,我选择生活化的问题作为探究讨论的主题。例如:三年前老师比自己的儿子大26岁,今年老师和自己的儿子的年龄和是36岁,老师和儿子各多少岁?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儿子是(36-26)÷2=5(岁),老师是26+5=31(岁),学生们运用年龄差不变的规律,轻松算出答案,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6.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元素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数学书,读懂、读透教参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让学生找一找从家里带到班级的物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在教学“平移”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平移的例子:电梯的上下运动是平移,推拉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降国旗的运动是平移……这样启发学生动脑寻找生活中的元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有数学,还真正可以体会到学习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总之,数学是一个缜密的学科,将生活元素恰当而巧妙地引入数学教学,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独特魅力,让小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灵活地、轻松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为后续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