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蒋艳玲:育才先育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饶艳琴 发布日期:2021-09-01 10:19:21 |
编者按 她耕耘特殊教育讲坛30多年,关心呵护特殊学生从未间断;她坚守幼儿园教育事业33年,用最美韶华打造出砀山县最美幼儿园;他坚持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扎根乡村教育事业43年如一日,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生……本期“红烛”走近三位优秀党员教师,了解他们背后的教育故事。
□本报记者 饶艳琴
耕耘特殊教育讲坛三十余年,呵护特殊学生从未间断。
无论是担任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高年级教研组组长,蒋艳玲都尽职尽责。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使她在讲台上游刃有余;关心爱护、将心比心,让她广受学生和家长好评……近日,记者采访了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蒋艳玲,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她对特殊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对特教事业的执着追求。
1991年,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市聋哑学校)刚成立,周边生活设施不完备,校园内也只有几间小平房,同时面临着幼教教师到特教教师的身份转变,蒋艳玲没有退缩,毅然选择前往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任职。
“尽管有了思想准备,但实际情况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听着身边各种不理解的声音,看着眼前时常发出“啊——呀——”怪声的特殊孩子,作为一位毫无经验的班主任,蒋艳玲也有些慌了神,“我的选择真的对了吗”?
没多久,她就在现实中找到了答案。王若琳(化名)刚上一年级时,虽然没有听力,但口语比较好,学校研究决定让她跳级。就这样,若琳被安排到蒋艳玲所带班级试读,由于学习跨度大,加之自身听力缺陷,她在学习上十分吃力。蒋艳玲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每天几乎都要单独补课两个小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若琳已经能看口型和别人对话,成为了班级的优等生,还受到了多家省、市级媒体的关注。诸如此类的事情频频发生,让蒋艳玲的内心逐渐坚定,“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只是折翼的天使,仍然美丽可爱”。
该校聋哑学生来自淮北市各地,入校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不良习惯较多,担任班主任的蒋艳玲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病了,她就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打针。学生成绩不好,她就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 可以不成才,但一定要成人”。三十多年来,她始终秉承这样的初心坚守着。
此外,对于特殊学生的就业,她下足了功夫。在她看来,聋哑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特殊困难,但他们绝大多数都具备劳动能力。为正确引导聋哑学生,她注重在教学中融入特殊学生身残志坚的故事,并带着学生们亲身实践,让其收获成就感和认同感。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上课时间做职业教师的翻译、学生们的陪伴者……前前后后忙得不停歇,以校为家是蒋艳玲的工作常态。
在培养学生们助人为乐、热爱奉献的社会美德方面,她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辨别美丑,学会感恩、尊老爱幼。目前,她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所带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有的学生顺利考上了大学,有的学生在省、市残联运动会上摘金夺银,有的学生获得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诚信学生、江淮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既然选择了,就要有一份责任和关爱。用爱心呵护,用善心感化,用真心对待他们”。于蒋艳玲而言,获得再多的荣誉都不算什么,不同的是一种别人替代不了的成就感,看着自己亲手培养的学生到社会上可以自力更生,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可以幸福、快乐,就格外知足。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