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学子讲出党史“新”气象 “三扶”行动点亮百名留守儿童
07版:专题·三下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9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8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99期  下一期
“三扶”行动点亮百名留守儿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蕾 伍红平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1-08-25 10:29:35

合肥城市学院

“三扶”行动点亮百名留守儿童
 
  暑假作业中不会的题目,有大哥哥大姐姐教;无聊的时候,他们还会带着一起做游戏、一起阅读和绘画。在他们的组织下,不少孩子第一次走进了县城,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个暑假,因为合肥城市学院“三扶”志愿服务团队的大哥哥大姐姐的到来,金寨县、霍邱县和舒城县等地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被点亮。
  为坚决落实“扶贫先扶志”有关要求,合肥城市学院启动“扶心·扶志·扶学”(以下简称“三扶”)志愿服务工程,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目前“扶心·扶志·扶学”社会实践团队共分为65个小分队,重点项目为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志愿行动,据统计,该项目已覆盖全国33个县,建档立卡帮扶了100名农村留守儿童。
  “在农村地区,一位老人同时照顾四五个留守儿童是很常见的。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们,往往欠缺自信和安全感,稚嫩的脸上更是鲜少能看到笑容。”回想起第一次来到帮扶地寿县的时候,当地留守儿童渴望的眼神,让该校2019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三扶”志愿服务团队成员耿良冉深深地触动。之后的暑假生活里,她积极投身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志愿行动,每天免费为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组织户外游戏,利用所学专业教授地图绘制知识,“尽可能地想让留守儿童们因我的陪伴而收获一个充实多彩的难忘暑假”。
  廖志敏,该校201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作为一名从金寨县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廖志敏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状态更为熟悉,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容易变得怯懦和自卑。所以这个暑期,他作为学校“三扶”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为家乡留守儿童们组织公益学业辅导小课堂,和他们一起观看科教宣传片,讲授科技小知识,甚至带上还未走出大山的孩子们第一次来到了县城,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让孩子们更多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红色革命文化。 
  “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并不会随本次暑期结束而告一段落,后期我们会对这100名留守儿童建立长期陪伴、一对一的陪伴模式,以书信或‘飞鸽传书’的方式,配备1人1本成长笔记手册,互通信件继续增进关爱。同时,我们也将定期开展线下走访,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更真切感受到来自合肥城市学院志愿服务团队哥哥姐姐们的关爱。”该志愿服务团队的一位指导教师说。
  据悉,通过本次暑期“三扶”志愿活动,该校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才能,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明德 爱国 善进 匠心”的校训精神。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朱蕾、伍红平,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