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四代从教 张世俊的家族故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 慧 发布日期:2021-08-18 10:32:34 |
□本报记者 黄 慧 张世俊是一位从教40年的乡村教师,他的领路人——父亲张先望是砀山县官庄坝镇徐楼村的第一位乡村教师,他用土坯垒起了第一所学校。张世俊的妹妹张学芳、儿子张传征和张传文、儿媳张丽芳、孙女张蕊都是教育工作者。一门四代,接力续写着杏坛故事。 从一封信到一门亲
“王月影含着泪花把信读给我们听,老师鼓励她努力学习,有时间就多读书多写作。我们这么多人,只有她的初中老师还会写信给她。读完信,王月影向大家介绍起了黄花文学社,充满了喜悦与骄傲。”砀山县第一小学教师张丽芳回忆道,1998年,她还在萧县师范学校上学,室友王月影收到了初中语文老师张世俊的一封信,大家很是羡慕。
“听说张传征是砀山县黄集中学一位很有威望的张老师的儿子,你认识这位张老师吗?”工作后,同事向张丽芳介绍对象,张丽芳向黄集中学毕业的王月影打听这户人家。
“张老师就是张世俊,就是给我写信的那位老师。”王月影回复说。
第一次见面,张世俊如张丽芳想象中的那样和蔼可亲,衣着朴素,长相慈祥,说话儒雅。后来,张丽芳成为了张世俊的儿媳。
“一头花白的头发,一件洗得发白的黄军装褂子,一辆旧式的自行车,一个鼓鼓的手提包,露出凌乱的纸张”。张丽芳向记者介绍道,这是张世俊每次去镇上打印室打印《黄花》报的场景,风雨无阻。
“公公的家里面遍布一捆捆、一摞摞的手抄报和《黄花》报,每次吃完饭他就钻进房间里整理作品和报纸,仅有的向他请教工作问题的机会,也就是吃饭的那一会儿。”张丽芳说。
没有一扇破窗户
“那个年代的学生很调皮,会用砖头去砸教师宿舍的窗户,而那一排只有我父亲的窗户没有任何破损。”任职于砀山县教育体育局的张传文说,“因为父亲从不会将学生以好坏分类,尊重学生,他对学生总是温和的。”说完,张传文向记者举了个例子。
曾经有学生将教室的灯泡全部砸烂,张世俊把该生叫到办公室,没有任何打骂,只是专心批改作业。这名学生反而越发不自在,主动承认“我错了”。
“你错哪儿了?”张世俊问。
“不应该砸烂灯泡。”学生回答。
“这个错误能改正吗?以后还犯吗?”张世俊问。
“改,再也不犯了。”学生答道。
在黄集中学任教时,张传文所带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年级第一,远超第二名十几分。在张传文看来,秘诀就是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我们班90多分的学生没有其他班的多,但是成绩很差的学生没有,以前数学只考十几分的学生,我教一个学期之后,都能获得七八十分。”
“当初你成绩很差,其他老师都说你是肯定考不上学,但我作为班主任没有放弃你,后来一个学期你的成绩是班级第一名。现在你当老师了,也要像当初我对你那样,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这是张世俊对张传文的教诲,被张传文视为最重要的育人理念之一。
好教育不如好家风
“每年都有学生过来看望父亲,有的学生年龄跟父亲差不多大。那个年代很苦,父亲还能坚持办学,很不容易。”谈起父亲张先望,张世俊如是说。
“每到过年,村里人都请爷爷写春联。夏天的晚上,村里没电,大伙都到院子里听爷爷念书。”谈起爷爷张先望,张传文如是说。
“村子里认识我的不认识我的,只要知道我是张世俊的孙女,都会问我爷爷的近况,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看望爷爷,但他从不收大家的礼品。”谈起爷爷张世俊,张蕊如是说。
为什么四代从教?在张丽芳看来,这是家风传承的必然。校报《黄花》就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世俊创办了校文学社“黄花”以及校报《黄花》,将其作为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园地,而且把办手抄报当作学生与老师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
那时候学校没有电脑,又没有钱去打印,张世俊只能自己刻写蜡纸油印。没报酬,又很繁琐,很多教师都不愿坚持了。“可是又有不少学生喜爱这种活动,我就不舍得放弃,一直坚持下来了。有些在外边上学的、打工的‘小黄花’,也经常向我要《黄花》报看,有些还经常写了文章发给我呢!你也可以领着学生多写点儿心里话,多干点儿想干的事,别管算不算工作量、给不给报酬,只要学生喜欢就行。”
每一位晚辈都曾是“小黄花”,每一位晚辈都曾听过张世俊解释为何创办和坚持主编《黄花》报。看着满屋的报纸,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家风。
第二排右二张先望,右一张世俊;第三排左一张传文,左二张传征,右一张丽芳;第一排左二张蕊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