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初心和使命 杜明礼:守牢国门 守护人民 柳燕:左手科研 右手育人
07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9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9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柳燕:左手科研 右手育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8-13 10:44:59

  讲台上,精神抖擞,口若悬河,和学生们讨论着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进了实验室,换上白大褂后,认真严谨,常在仪器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牵头研究一个又一个科研项目。她,就是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柳燕。

  翻看她的履历,除了育人,柳燕还有另一个闪光的身份——科研人员:39年前,初出校门的柳燕,进入安徽省防疫站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2006年,她首次发现了我国大陆首例H5N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感染无形体病,在数起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得到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嘉奖。2011年,她加入我国“新布尼亚病毒”发现者团队对该新发传染病病毒分离、培养、基因解码、病毒分类、人传人研究、动物模型建立作出过突出贡献。2016年,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作为我省“抗疫先进个人”代表,柳燕胸佩大红花,在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无论是搞科研,还是教书育人,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柳燕说。
  坚守讲台 身先垂范育真人
  2014年,柳燕收到母校安徽医科大学抛来的橄榄枝,爱国心切的她义无反顾地回国教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无论哪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无比重要。教好每一名学生,是一位老师应尽的义务”。受同为教师的父母言传身教,柳燕自承担教学工作后,一直秉承“对所有学生负责”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学生。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她坚持开展线上教学,结合科研工作进展为学生们普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专业知识,使学生们第一时间了解了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为大家提供了在家防控疫情的专业建议。此外,她还定期跟所带的各年级学生单独进行线上交谈,帮助大家整理课题思路。
  柳燕所教授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及相关致病机理、媒介及宿主病原溯源研究因其特殊性,并不能一味在实验室里与仪器打交道,柳燕必须时常带领课题研究团队前往各地收集、采集不同的样本。
  一次,柳燕带着学生团队赴枞阳县采集蜱虫和羊血标本,当时正值夏季,高温难耐,羊圈内更是又热又难闻,在场的好几名学生都直犯恶心。柳燕见状迅速穿上白大褂,嘱咐大家守在一旁记录和传递工具后,便拿起准备好的抗凝管,顶着扑面而来的刺鼻味道和乱飞的蝇虫,钻进了羊圈开始采集样本。
  正是这种认真和坚持,2014年至今,柳燕构建了15个以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乡卫生院为网络的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样本采集网络,采集血液临床样本4000余份,脑脊液样本200份。同时,建立了十多个县区的媒介及宿主样本采集网络,宿主样本包括羊、牛、狗及刺猬,采集蜱种达八种,蜱虫几千只。成功构建了从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病原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媒介和宿主的反向病原研究网络,建立了我省新发传染病病原谱和可能的疾病未知病原谱研究平台。
  科研报国  立足岗位战疫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作为该校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传染病病原学与检测方法研究室的牵头人,面对不断发展的疫情,柳燕放弃了寒假探亲的计划,扛起科研人的责任,坚守岗位,及时组建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年教师团队,马上投入到安徽省科技厅立项资助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防控和科研攻关工作中。
  由于新冠病毒样本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难以及时获得,她多方联系,主动与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阜阳市传染病院以及复旦大学等多家单位寻求合作,开展针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现场便携式重组酶介导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快速实时荧光核酸检测、用于临床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IgM、IgG和分泌型IgA抗体检测方法的科研攻关项目,并对确诊病例进行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的追踪研究。
  在她的带领下,一支跨学科、多专业的科研人才队伍联合攻关,使得该应急科研项目建立的抗体检测方法最终成功应用于第一附属医院援鄂归来的医疗队员的健康体检,同时也应用在我省新冠确诊病人连续6个月的保护性抗体和抗体中和新冠病毒能力的系统评价上。该科学数据对新冠疫苗的免疫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依据,相关研究成果目前正在申请发明专利,未来将用于开发新冠病毒抗体的检测试剂盒等产品,持续为我省常态化疫情防控服务。
  作为该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专家,柳燕不仅编写了《冠状病毒肺炎样本采集、保存指南》,指导该校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做好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还与学校其他专家一起深入革命老区六安,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研,提供专家指导意见。因为工作出色,2020年她被评为我省“抗‘疫’先进个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李兆煊采写
  安徽医科大学宣传部对本次采访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