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用爱温暖学生心田 郑春阳:带着孩子们向上向善 陶志洁:践行“好教师”诺言
04版:红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9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8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95期  下一期
郑春阳:带着孩子们向上向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8-11 10:19:25

  “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学生。”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郑春阳常这么说,也这么做。20年如一日,他扎根在蚌埠市偏远僻静的乡村小学,用真情呵护向善的种子,用粉笔弹奏向上的音符,成为了学生们健康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001年9月,19岁的郑春阳走上工作岗位。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双墩小学,到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清河小学,再到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中心学校,他始终坚守在乡村,默默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2015年5月,他获得“全国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入选团中央和团省委的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团,同年被授予“蚌埠好人”荣誉称号。近年来,他还获得“江淮乡村好教师提名奖”“蚌埠五四青年奖章”“蚌埠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关心关爱学生。在曹老集镇中心学校任教时,因为学生中留守儿童多,他注重从多方面关心学生们,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为此,他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地址和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和电话等信息,还带动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结对帮扶,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为其解难。
  他也善于发现思考。2010年秋季,曹老集镇中心学校拐角的一块空地引起郑春阳的注意,他带着班级里的学生将空地开辟出来种菜、种花。后来,他又引导学生们献爱心,一边将收获的蔬菜送到敬老院,一边采纳学生们爱心义卖的点子,将爱心义卖所得款项用于留守儿童。一段时间过去,校园内有其他班级跟着开辟菜园,该校为每个班级开辟了实践基地,在劳动实践中多方面实施德育教育。此外,郑春阳又带领学生开办“行知道德银行”、设立“行知书吧”,进一步拓展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上述三个项目已成为该校少先队德育教育的品牌。
  2015年9月,郑春阳被淮上区教育体育局聘为曹老集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在他的牵线联络下,曹老集镇中心学校先后与蚌埠市、淮上区文化馆等单位合作,建成淮上区留守儿童花鼓灯艺术培训基地和少儿武术培训基地,创作演出了“看家灯娃”“玩灯的孩子”“花鼓情”等多个节目,在2016年~2019年“少年蚌埠”全市中小学文艺展演中四获金奖,2016年、2018年在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中分获金奖和铜奖。目前,花鼓灯、传统武术和校园足球成为了该校特色活动和特色项目,填补了淮上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的空白。
  去年4月,郑春阳荣获“蚌埠市名班主任”称号,蚌埠市郑春阳名班主任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成员涵盖淮上区五个乡镇、十多所学校。新的责任、新的使命,他又带领青年班主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打造出了研究型的班主任团队。
  如今,时光已在他头发里留下岁月的痕迹,皱纹也悄悄爬上脸庞。时代在变,但他为乡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初心不变。“我觉得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是人生的最大乐趣,带着学生们向上、向善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他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