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青年人才擎起省属高校内涵式发展新动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黄 慧 发布日期:2021-08-11 09:49:55 |
近年来,省属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峰学科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强高端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引育力度,高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层次创新型优秀青年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领军人才全面担纲承梁。在前期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科学家匡光力担任省属高校校长的基础上,从世界一流大学选聘陈诗一、朱红军和翁建平等三位国家级人才担任省属高校领导。2020年至今,省属高校先后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培育国家级人才16人,引育的国家级人才占省属高校国家级人才总量的26.6%。2020年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安徽大学本科校友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二十二位,为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舒新文研究小组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见天文现象。这是天体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在正常星系中发现的第二例超大质量双黑洞绕转系统。安徽大学青年教师刘琳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发表了叶绿素合成研究领域重大成果。安徽大学青年教师班谦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CRISPR/Cas9的纳米基因递送及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的研究成果,为治疗诸如血红蛋白病等遗传性疾病提供一种通用的治疗方案。今年,安徽医科大学青年教师宋永波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金属纳米团簇研究成果,该成果实现了原子精确纳米团簇的螺旋组装,并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其形成机理;在《Science》子刊发表文章,报告了在室温非脱气溶液中实现高磷光量子产率(71.3%)的方法,对照明和生物医学应用很重要。安徽医科大学青年教师孙良丹团队《银屑病基因组变异研究的新发现》研究项目首次建立中国人群高分辨率Han-MHC遗传变异数据库,大力推动了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发展,为开展疾病精准医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基础,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安徽大学黄志祥、张兴义,安徽农业大学宋传奎等三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安徽医科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数破百项,其中60%以上获得者为青年人才。
下一步,我省将大力实施高峰学科带头人引育计划、博士后人才汇聚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校教师学历结构提升计划、长三角招才引智银发工程等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着力培育学科青年英才,加大海内外顶尖人才和优秀青年引进力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瞄准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体系,在交叉融合创新中形成重大项目和人才聚集、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前沿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地。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