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周课堂 学深悟透“七一”讲话精神内涵 青阳县:巡回宣讲防溺水 暑期安全“不放假” 青年学子说 处置(注销)公告
02:青年大学习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9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青年学子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7-23 23:15:49

 平型关大捷:胜利号角从这里吹响


  1937年9月中旬,日军第五师团主力企图夺取平型关,突破内长城防线。平型关北为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冀北,西抵雁门,自古就是晋冀两省的重要隘口。
  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平型关两侧峰峦耸立,陡峭险峻,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9月24日深夜,115师各路部队冒雨向指定伏击地域进发,经过大半夜的艰难行军,115师各路官兵于25日清晨进入预定攻击位置。25日7时许,日军进入伏击圈,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115师各团居高临下,一齐向沟底公路上的日军猛烈开火,随后又冲下公路将敌人分割包围,展开肉搏。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将进入埋伏圈的日军全部歼灭。
  此战,八路军共击毙日军一千余人,击毁汽车一百余辆,马车两百余辆,缴获步枪一千余支、机枪二十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的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战大捷。这也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首次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声望。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合肥师范学院学生  牛佩琪

  平型关战役,是一场八路军的扬名立万之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彰显了八路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抗战精神。在这场战役中,有以一挡十、自燃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排长曾闲生,以及深夜开拔、在暴雨山洪中艰难前行的战士们,所有人都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举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家园的防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越深入学习党史,越贴近英雄人物,越被他们以生命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精神感召。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学好党史国史,了解党情国情,坚定理想信念,传承英烈精神,努力成为真正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新青年。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合肥师范学院学生  刘国庆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意义非凡。这一仗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日的斗志。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我们尝试了种种救国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学习百年党史、了解革命征程后,我才知道这100年我们党走得如此艰辛,无数能人志士英勇就义,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从50多粒火种到9000多万名中共党员,从南湖小船到领航巨轮……通过学习党史,才能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学史铸魂,将党的历史学习好、领会好、传承好。


学习党史 无畏困难
□铜陵学院2021届毕业生 张哲铖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寇青史流……”1986年8月,聂荣臻元帅写下这首《忆平型关大捷》,追忆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平型关战役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抵抗外敌的士气,增强了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84年前,革命先辈们在平型关勇敢亮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奋斗、勇往直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继承和发扬好这一精神,并从中汲取磅礴力量。面对未知的困难与挑战时,我们就会平添无穷的力量,坚定意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攻克难关,创造性地推进工作、破解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