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米淠河东路 数百名英雄儿女
05:深度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8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7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8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900米淠河东路 数百名英雄儿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7-16 14:32:37

 900米淠河东路 数百名英雄儿女

传承红色基因任重道远
 

陈相珍和街道青年宣讲员走访中国现代预警机第一任副总设计师张德骞 □杨益军/摄

□本报记者  黄  慧  饶艳琴

  “西起青阳路东到西一环900米的淠河东路,有1500多户‘光荣之家’,有500多人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有300多人获全国各类荣誉称号。”住在淠河东路的陈相珍,被称为淠河东路英雄故事 的“活字典”,和记者说起淠河东路,他眼神中透着自豪,“这里的团安村居住着330户从青海221基地归来的国之功臣,这里的38所数千人参与‘预警机’研制,这里的干休三所、四所拥有70多位功勋卓著的老战士,这里的901医院有40多人是从武汉凯旋归来的‘抗疫勇士’。”
  淠河东路的这些英雄人物在陈相珍的那只红色木箱子里都能找到详尽的注解。

红箱子藏着数不尽的故事

  伴随清晨第一缕阳光,陈相珍开始习惯性地整理居室,书房里那只由紫檀木做成的红箱子,他每天都会像宝贝一样擦了又擦,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这只红箱子的地位更神圣。
  记者近日在陈相珍家里见到了这只长90厘米、宽和高60厘米的红箱子,精致的箱子里装满了陈相珍多年来搜集的淠河东路英雄的珍贵资料,包括照片、手稿、档案和勋章等,每一件都用牛皮纸袋子整齐地包裹着。
  享受副师级待遇的陈相珍,多年前退休后一直担任合肥市军休三所第三党支部书记,作为军休所“口述红色革命史”第一人,为抢救淠河东路红色资源,他一刻也没有停歇,查资料、看档案、走访考证,搜集了大量淠河东路的英雄故事。
  陈相珍边说边打开红箱子,小心翼翼从里面取出一件件英雄们的资料。“这是前年拍的照片,已经有几位老英雄过世了,去年干休三所的抗美援朝老英雄有23人,今年只剩18人了。”陈相珍说到这里不禁黯然神伤。
  “这位是94岁的王道明,在辽沈战役中被重机枪子弹击中,身上留下了五个弹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当时轨道上有一颗定时炸弹,为尽快修好道路,他就坐在炸弹上给战友壮胆。”
  “这位是屡立战功的许宝富,从吉林一直打到广西,素有‘走万里路,打百次仗’的美誉。”
  “这两位是901医院的朱捷和王联发,他们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陈相珍不时从箱子里取出资料,如数家珍。
  “这位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富学,曾和邓稼先等‘两弹元勋’共同战斗在青海221核武器研制基地,为造出合格的核武器电雷管,他和队友做了5万次试验。”
  “这位是30多年前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奖章获得者任铁安,在221基地他每完成一次任务都像过了一次鬼门关。”
  “这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的军工装备专家王小谟,他是原38所所长,曾在38所工作长达22年,是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在国际雷达装备同台竞技中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
  “这位是38所原副所长张德骞,中国现代预警机第一任副总设计师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陈相珍说到这里对记者说,“上午已和张老预约,我们现在就去他家。”
  在前往张德骞家的百余米路途上,陈相珍先后和遇见的五位老人打招呼,他告诉记者:其中有两位是221基地的英雄,两位是38所的“预警机”研制专家,还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是抗美援朝老战士。

四代人接力传承红色基因


陈相珍在凤凰城小学对少先队员开展红色教育 □郝东红/摄

  张德骞在小客厅里拿着“预警机”模型和记者侃侃而谈。
  “批了,你快来北京。”
  “你是谁啊?”1995年5月的一天,张德骞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王小谟,项目批了。”
  历经四年,王小谟申请的预警机项目终于获得批准,他立刻想到了同为北京理工大学校友、合作半个世纪的老搭档张德骞。
  应王小谟邀请,张德骞三次进京,被任命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总设计师,一直工作到75岁才退休。
  “前几天我刚去38所给新入职员工做培训。我给大家分享的不只是我的成功,还有我的失败,希望能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这些年张德骞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唤起了更多人对国防的关注和了解。
  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詹伟伟告诉记者:“五里墩街道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按年龄层次分类,组建了以张德骞等‘30后’老英模、陈相珍等‘50后’老战士及‘90后’新生代、‘10后’少先队员为主的‘四代人先锋宣讲团’。”
  “你们知道这个‘淠’字怎么读吗?今天我就给你们说说为什么淠河东路英雄多。”围绕淠河东路英雄故事陈相珍已经宣讲26场。
  “我听过陈老的宣讲后,才知道原来淠河东路是一条当之无愧的英雄路,如今每当我走在淠河路上,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如果看到路边有垃圾,我会自觉地捡起来。”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朱迪如是说。
  “董殿举扎根221基地原子城34年,他将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金银滩大草原。”来自陈村路社区的刘爽是“90后”新生代55人先锋宣讲团成员之一,她向记者讲述了在团安村采访董殿举的情景。
  “金银滩的草比人高,一间房子都没有,刚到时只能住牛羊圈。”
  “和我一起工作的那个16岁男孩,从山腰掉下去牺牲了,我已经不记得他叫什么,只记得笑起来酒窝很好看。”
  已经怀孕7个月的刘爽说到这里不禁有点鼻酸,她动情地说:“有机会参加红色宣讲,是对宝宝最好的胎教。在采访了董殿举英雄后,我已经没有了以往的抱怨与浮躁。”
  合肥市凤凰城小学少先中队辅导员项嵘和记者说起“10后”少先队宣讲团:“少先队员和陈相珍一起到社区进行宣讲,这个曾六次荣立战功的老人听到小队员的宣讲后,鼓掌的手都是颤抖的,少先队员给老英雄戴红领巾时,陈相珍流泪了,他说‘共产党后继有人了’。”
  “给陈爷爷戴红领巾时,我眼圈发热。”凤凰城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思蕊说,“淠河东路老英雄的故事,我越讲越感到共产党人了不起。”

释放红色资源潜能任重道远

  “英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淠河东路的英雄群体是合肥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五里墩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勇对记者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淠河东路的英雄故事,正越来越显现出红色教育的魅力,越来越成为滋养初心、汲取力量的一泓清泉。”
  毋庸讳言,淠河东路的英雄故事目前知之者极少,数以万计每天路过这里的市民大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多感人的英雄故事,记者询问了二十多名合肥市各行业青年,知道淠河东路英雄故事者不过十之一二。
  知名德育专家、《德育报》总编辑张国宏围绕党史教育曾在安徽等地开办过讲座,记者和他谈及淠河东路的英雄故事不为大众所知这一话题,张国宏表示,“四代人传承淠河东路红色血脉值得肯定,但仅靠几支宣讲队伍还不够,还要多组织广大青少年实地参观,感悟红色基因所包含的民族自强的精神,在融媒体时代要创新宣传路径,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淠河东路英雄故事的舆论氛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尽快让红箱子里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真正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磅礴力量至关重要。我省拥有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如何生动传播这些红色文化,增强红色血脉传承的表现力、传承力、影响力,如何让包括红箱子在内的红色资源在奋力前行的征程中释放出裂变效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


淠河东路示意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