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双创基因的“安理”路径
04: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8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7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8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激活双创基因的“安理”路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7-16 14:29:55

  编者按  “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报效国家,成为了培育青年科创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以“挑战杯”品牌赛事为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连续两年斩获“挑战杯”省赛最高荣誉,科创文化俨然成为该校校园流行新风尚。


校党委书记郭永存(中)指导“挑战杯”作品

  淮南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为兵家争夺之地,蕴含着挑战、竞争的独有气息,安徽理工大学位于此地,与生俱来便拥有求真务实和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挑战杯”赛事启动以来,吸引安理数万学子积极参与。2020年,在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该校获金奖四项、银奖六项,以总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捧得最高奖“挑战杯”;2021年,在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校获一等奖八项、二等奖两项,再次以总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捧得最高奖“挑战杯”。
  安徽理工大学在“挑战杯”赛事中为什么能屡创佳绩?安理师生在“挑战杯”竞赛中为什么能越战越勇?综合来看,这与该校“挑战创新”的文化传承、独特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健全的创业孵化体系密切相关。

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最高奖“挑战杯”
 
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最高奖“挑战杯”

用活“挑战杯” 营造浓厚科创氛围

安徽理工大学校友创新创业联盟主席团走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现场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挑战杯是首选。参加“挑战杯”赛事,已经成为安理学子创新创业的必经之路。
  记者了解到,安徽理工大学始终把“挑战杯”赛事放在学生科创活动的突出位置。每届赛事举办前,该校均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以党政办公室、自然科学处、社会科学处等相关部门和17个学院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竞赛领导组,统筹协调比赛事宜。
  “我参加了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机械工程学院邓海顺和王爽老师是我们小组的指导老师,能取得省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团委老师们的帮助。”安徽理工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赵东洋说,去年6月加入学校课题组学习,怀着对矿山机械研发的兴趣,团队成员们挑选了课题组的一个研究方向,设计出一个相对完善的矿山装备模型后,恰逢“挑战杯”赛事,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参与其中。
  “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多偏理论性,缺乏实践性,很多时候不知道学的东西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怎么实现?”在赵东洋看来,有机会参加“挑战杯”赛事,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尤其将所学内容具体用于解决某一类问题时,能看见创新的价值,很有意义。“我们目前正在备战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他说。
  在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金奖、第十二届中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铜奖的学生冯贺说:“我本科就读于安理,现在读研究生也在安理,老师们真的帮了我们很多。通过这些比赛,不仅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深了自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还收获了公司创业方面的宝贵经验。”
  此外,该校充分利用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和科研仪器的优势,打造了“挑战杯”赛事工程试验基地;联合在外设立的合肥高等研究院、芜湖研究院、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和晋城研究院等人才资源,全面辐射和融合拉动,确保赛事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站和微信平台,集师生智慧,形创新共识,提高赛事的宣传力度……如今,“挑战”文化已深入安理学子内心。

建立“六大体系” 搭好实践育人平台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力军,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如何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创人才?安徽理工大学探索的结果是——建立“高效有力的领导体系、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全程一贯的实践体系、精细监控的管理体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保障体系和多措并举的资金支持体系”等六大创新创业体系。搭建的诸多平台,既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认识各种成长路径的机会,不断优化其专业知识结构,也为该校深化实践育人内涵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徽理工大学2018级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刘浩峰就是受益者之一,“因为学校有很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大一刚入校时,我就和石少勇、柳佳乐、栾广鑫等同学组建了团队,我们都很想在大学学习期间做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作品,还希望它能留下来,不断地产生价值。”他说,团队成立初期,主要依靠学校社团学长指导,有侧重点地学习了许多专业技术;大二上学期,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了六足机器人项目,学校还提供了实验室和资金支持。
随着机械结构设计和加工制作、机器人控制算法和电路系统集成、机器人视觉感知和导航等技术一一落地,刘浩峰和团队成员们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熬了许多夜,花费了巨大精力。最后,《煤矿井下六足自主巡检搜救机器人》获得了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真的非常感谢我有一帮靠谱的队友,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付出,也感谢学长们的指导,离了谁,我们都无法走到现在。”他笑着说,正因为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不畏难、干实事的信心和决心。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学校以‘挑战杯’赛事为引领,制定系列政策导向,不断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热情。”该校团委副书记程刚告诉记者,以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例,去年6月就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宏观上力求准、稳、实,微观上苛求到文字标点、衣着服饰等。省赛和国赛推报期间,学校相继召开作品模拟答辩会9场,路演答辩会4场,专家与导师协调会5场,作品修改会12场,邀请40余所名校的专家参与指导。
  作为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安徽理工大学坚定不移扎根江淮地域走特色专业与新工科双创育人之路,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上求实效,在推进创新、引领前沿上见真章,在培育文化、凝魂聚魄方面下真功、花力气,发挥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作用。

突出“三项特色”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安徽理工大学采用全面提升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理论培养与实践孵化相结合、一站式服务与持续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组织两万余人次参加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培训,遴选五十个左右创新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导师团等。
  立足学校专业实际,通过“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品牌活动”“专业实践+四个层次创新创业实践”等“专业+”模式,开设创业素质测试、职业生涯规划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有机结合科研立项、专利转化,制定《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管理办法》等文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育人成效。2020年,该校学生累计发表论文625篇,其中SCI、EI收录226篇,获授权专利283件。
  “科学本身就是探无止境和进无止境的过程,科创赛事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增强提供重要途径,赛事作品水平更是体现学校与学生科创训练效果的重要表征。”程刚介绍,学校持续开展“科技创新节”“创业大讲堂”“安理青年说”等活动,创建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创客工作室,开设《走近创造学》《科技方法论》等教育课程,举办TRIZ创新方法、GYB、SYB模拟实训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专利培训会等,让创新创业精神蔚然成风。
  2016年以来,该校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等A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近20项,入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行列,该校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战绩斐然的背后是安理师生顽强拼搏的意志体现。未来,安徽理工大学将扎实推进“双一流”创建步伐,赤诚秉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精神,坚定初心使命,倾力彰显安理学子的科创风范,续创安徽理工大学“挑战杯”赛事新高。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饶艳琴、通讯员唐克采写
  □配文图片均来自安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