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用心铺就学生励志成才路——走进安徽能源技术学校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6-28 13:55:31 |
编前语 近年来,安徽能源技术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渠道不断拓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该校学生资助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与校内资助。 该校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资助,在学生享受校园资助政策的同时,深入加强“奖”与“勤”相结合等多种资助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诸多校内勤工助学的岗位。应助尽助,不仅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学习免除“后顾之忧”, 而且尽全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一奖一勤,齐头并进,各项资助也均落在实处,落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头。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校为他们用心铺就的这条路上,踏实、坚定地走着。
![]() 王严星:遇见职教 邂逅更好的自己
2019年的暑假,王严星刚读完高一,由于家庭、性格、学习各方面的原因,无法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的她选择了就读中职学校——安徽能源技术学校。
新生开学季,王严星怀揣着期待,更多的是不安,开始了她第二次的学习生涯。回忆起人生的这次小转折,她坦言道,刚入校的自己极度迷茫和不自信:“虽然新生活会让我更加期待未来三年带给我的成长和蜕变,但是内心深处更加害怕那些不得不面对的实际困难……”
当时摆在王严星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没有着落的学费和生活费。据了解,家庭并不富裕的她来自当时还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宿松县,几千元的学杂费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幸亏国家的资助政策好。”说起这些,王严星感谢道:“还有学校的资助工作做得也好,解决了我上学的经济困难。”
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的资助政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农村户口免学费,二是贫困学生可申请助学金。对于农村户口且来自贫困县中贫困家庭的王严星,不仅可以享受免学费政策,还能申请每学期1000元的助学金,除此之外,该校还设置各类奖、助学金,以帮助学生们解决近在眼前的实际困难。“我清楚地知道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内心十分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受到资助之后的王严星说道。
当时还有一个困扰王严星的问题是如今社会上对于中职生的不认可,她认为自己选择中职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内心深处也有一丝担忧和不认可。但是后来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彻底地打消了她的顾虑:“校领导积极为我们创设条件,班主任认真负责、教导有方。”渐渐地王严星也改变了态度,她始终秉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发奋做到全面发展。
就读至今,王严星在班级中积极竞选班干部,获得“学习委员”一职。作为一名团员的她,尽力向团组织靠拢,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学习上,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两个学期分别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除此之外,该校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举办的各种活动,王严星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踊跃参与,并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参加国庆大合唱和晨读比赛都荣获团体一等奖,市文明采风大赛中参演的节目《幸福氧气》荣获市三等奖。同时,她还加入了学校新媒体社团,担任副社长一职。
种种经历,让王严星深刻认识到:“中职教育并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教育的起点。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学校对中职生的关怀备至,家长对中职教育的愈发肯定……至此,我已打消了之前的所有顾虑。中职不仅重要,而且不可或缺,未来的中职教育应该与普高教育并驾齐驱,成为职业教育道路上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既要学有所成,也要学有所用。入学第三学期时,王严星进入到工学交替阶段,学校安排他们到校外进行企业实践。近六个月的企业实践,王严星在招商银行电话坐席处实习,这段经历让她收获颇丰。实习期间遇到一位能力佳、亲和力强的组长,让她认为这正是一次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每一次和组长沟通业务时,她都倍加珍惜,不断学习如何与客户交流,如何赢得客户信任,如何成功完成一单任务。
在这样充实的企业实践下,王严星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业绩排名方面她一直是名列前茅,获得了组长以及部门主管的认可,现如今的她,也有了自己的“小徒弟”。实习期间,该校领导和班主任会定期去企业看望他们。“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他们来看望我们,积极为我们排忧解难,做心理建设,并鼓励我们坚持下去,班主任还像老父亲一般对我们关怀备至。”忆起往昔,王严星感慨万千:“在企业实习带给我们的不止是在企业的见识,更是一种历练,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岁月虽清浅,时光亦潋滟。入校两年的时间,成长与蜕变,由懵懂变明晰,由迷茫变坚定,由信心不足变自信、变强大。王严星说她有幸在安徽能源技术学校遇到更好的自己。
![]() 葛凡瑞:追着光 成为光
来自六安市金寨县的葛凡瑞现就读于安徽新能源技术学校2020级电商(1)班。带着去年中考失利的阴影入学,本以为会浑浑噩噩地过完这几年学业生涯的他在踏入校门时便发现,这里与他想象中的不一样。晨光中学生们背诵课文的朗朗声、努力追梦备考高校的学长学姐们,为了未来前程努力拼搏的每一名同学……无一不深深鼓舞着葛凡瑞,自此,他也开始变得积极向上,力争成为其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在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让我想要一直追寻他们的脚步。”每天早上定点晨读,课余时间拓展视野,参加各项课外活动,点点滴滴都映射着葛凡瑞“追光”的影子。
葛凡瑞说他很庆幸自己遇见了一个好学校和众多好老师,就读至今,该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一直在改变着他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学校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举措,不仅实打实地给予了他帮助,更是让他备感温暖。每一名学生在入校时,该校便会第一时间对其家庭情况做简单了解,葛凡瑞也不例外。为他申请每学期的1200元学费减免是学校帮助他的第一步;紧接着,葛凡瑞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为自己争取到了每学期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除此之外,该校还给了他一份在校园快递站勤工助学的机会。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葛凡瑞不仅没有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打心底里开心,他心存感恩于学校。“我比一些人更早地体味到工作的苦累,也就更加珍惜课堂的时间。”葛凡瑞这样说。闲暇之余,他从未让自己真正“闲”下来,和同学们组织义卖,做志愿者帮助别人,让他在入校仅一年的时间里荣获“优秀标兵”这一荣誉称号。
入学以来学校给予他的帮助,不仅体现在单纯的物质生活上,葛凡瑞认识到,身为中职学校的老师他们肩上担当的责任,他们会传授学生比书面知识更多的实践经验。物质加精神让葛凡瑞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还有家人的鼓励安慰,同学的并肩前行,美好前程的遥遥招手,都让他体会到自己应该比别人更努力更积极的理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两年时间,葛凡瑞说他都将以最好的姿态去迎接和面对,“未来不会同你儿戏,当下的努力一定会兑现在未来的梦想中,这一点,我越成长,越坚信”。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刘静茹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