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维度 创新美术教学——美术功能室让小学美术教学更“魅力” 以微课为纽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型 刍议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京剧元素
07: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7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78期  下一期
以微课为纽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6-24 14:03:52

 □东至县至德小学  王  萍

  摘要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它把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视频这一主要载体,应用到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微课蕴含着无穷的价值,加入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突破口。本文结合“圆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 突破难点 延伸课外 课后巩固
  2015年笔者第一次接触微课,到现在已有6年,从什么都不会到慢慢摸索将它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加入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以下我结合“圆的初步认识”一课谈谈我对微课教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圆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中我借助微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反客为主,自主探究
  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我将“圆的初步认识”相关的知识点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制成简短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结合预习单自主观看预习。
  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学习,填写预习单,这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已经掌握,真正将预习落在了实处,而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时间用于解疑答惑、重难点的突破、知识的应用、课外知识延伸等方面,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化虚为实,创设情境
  微课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效果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微课展示圆的动态生成:石子落入水中荡起的圆形涟漪;牛围着木桩吃草留下的圆形轨迹,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圆,让学生感受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圆意义很重大。
3.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每堂课的教学,既有重点,也有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关节点。圆规画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自己用圆规尝试,再全班交流自己在动手画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趁机播放微课,动画展示圆规画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直观的展示,也有语音讲解,学生在对照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圆规画圆的要领: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长)。
  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定点)。
  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这个知识点中的“无数条”这样的概念,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含糊不清的,如何帮助他们呢?课堂上让学生一条条地去画,既耽误时间,意义也不大,微课就可以轻松突破这一难点,通过画面上不断出现的半径和直径,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圆中可以画出很多的半径和直径。
4.链接资料,延伸课外
  微课信息容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教学状态,开辟了多向立体的学习通道,使学生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完全可以将数学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实现数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在本节课结束时我通过微课补充了一些圆的相关知识。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中心,也就是圆心。
  想一想:那同长又指什么呢?
  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补充: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②《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形成的。
  微课上对圆的相关知识的延伸,既彰显了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又拉伸了数学的宽度和广度。
5.课后巩固,轻松自如
  微课为学生随时复习、查阅提供了可能,还能帮他们将课堂上零碎的知识串成串。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遗忘了或没听懂知识点,可以通过重新观看微课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形成体系,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资源。新课结束后,我还设计了一份进阶练习。
  这份进阶练习,学生可以边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课视频边完成,微课中对进阶练习中比较难的、易混淆的内容,例如拓展提升这块,也有详细的解读,大大地减轻了巩固复习的负担,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微课是教学手段,是学习数学的工具。“微课”视频资源日益丰富,如何运用好它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数学学科的培养目标,根据具体教学的时机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找准合适的机会,与我们的常规教学有效整合,实现“微课”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切实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