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诵读圣贤经典 弘扬中华美德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6-24 14:11:05 |
□全椒县城南小学 李 鹏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经典诵读兴趣习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他们在人生中必须上好的一堂课,只有学得圣贤书,修得美好品德,继续深造,方有机会成为社会精英,成为国之栋梁。
一、小学诵读圣贤经典及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纠正校风学风
小学生相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相比,心智依旧不够成熟,行为举止依然更依靠个人判断,而并非社会公认的相关准则。此时,教师的作用便充分体现出来了。通过诵读经典,通晓百家之言,向学生传授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可以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更有利于纠正校风学风。当一个学校里的学生整日浸润在国学经典,圣人之言中,一言一行便会不自觉地受到约束,这种约束正是长期诵读圣贤之经典作品所带来的。久而久之,便成习惯,习惯久之,教师便成功地弘扬了优秀传统美德。
2.提高学生语文和文化素养
圣贤经典著作,由于古文同现代汉语之间的用语习惯差距以及小学生有限的文化底蕴,小学生诵读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学到很多平时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而古人丰富的学识,注定了他们的作品大多会牵涉到许多历史相关典故,学生在了解这些典故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增强自己的语文功底,增加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小学诵读圣贤经典及弘扬传统美德的策略
1.知行合一,习惯养成
诵读圣贤经典及弘扬传统美德,都不是教师嘴上说说,或是单纯地在讲台上,对着学生纸上谈兵就能做到的。正所谓“知行合一”,不能单单只是诵读,更要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力行。例如,带领小学生们诵读歌咏孝道和亲情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相关行动,来进一步感受这些内容的内涵,可以是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做家务等可以体现孝心的举动。相信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相关行为都会感到开心和欣慰,若此时家长和教师能够对孩子提出表扬,便会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在心里,而那些诗句篇目,也就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联系。
2.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光有学校教师的口头传授,学生不放在心上,也会是无用功。教师们明确让学生诵读圣贤经典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后,就应当适当地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记忆采取一定的强化措施。例如,在语文课上课之前,可以让课代表或其他班干部,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经典内容进行诵读和记忆,甚至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任命一个小组长,对小组成员的诵读及记忆情况进行统计和监督,给予学生以适当的学习压力。在很多时候,压力也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三、结语
古语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居于首位,说明相较于学问方面的“授业”和“解惑”而言,“传道”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学生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弘扬传统美德,是广大小学教师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而诵读圣贤经典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美好品德的塑造,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一举两得。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