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多维度育人有实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徐徐 发布日期:2021-06-16 11:37:52 |
九米长卷献给党 □张晓银 张玲莉
本报记者 徐 徐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近年来,该校结合亳州中华药都和“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规划,调整专业结构,整合教学资源,聚焦专业发展方向,重点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板块积聚资源建设专业集群,凝炼专业内涵特色。该校现开设中药、药品食品检验、护理、康复技术、客户信息服务等23个专业,形成中级工、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以及普通中专、3+2五年制大专等多层次办学体制,立足药都特色,构建“多维度育人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制定课程标准方面,该校参考国家职业教育纲要和行业标准,建立以实践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探索实施1+X等级考试。
各主干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研发精品课程,目前已开发的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达30门。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校本教材开发及审核制度,该校自编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36套,并加大网络课程的开发力度,通过网上教学、在线辅导等,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引导学生终身学习,提升学生就业和社会竞争能力。
同时,该校还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名校长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坊”“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目前,已拥有一个名校长工作室、四个省级名师工作坊和三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此外,该校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并通过考试获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职业技能和教科研能力。成立导师制培养下的“四阶梯”名师团队,新任教师通过向名师拜师学艺,在该校和科部的共同培养下,努力成为教学新秀、进而成长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在专业上进一步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努力成长为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从而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该校依托“名师工作坊”“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中药传统工艺制作,进行中药传统工艺制作和传承,代表项目有香囊、大山楂丸、六味地黄丸等。工作坊定期开展学习与交流,进行集体备课与课堂观摩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加强学习、交流和发展传承。
多年来,该校还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坚持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开专业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编实训教材、共研攻关项目、共享资源设备、共管办学过程,把办学思路真正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移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将办学模式转移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去,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探索形成“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生技能不断提升,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大赛,并取得骄人成绩,成为技能强人。
该校面向社会需求,立足亳州实际,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结合中药、中药制药、康复、中医美容护理等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特点,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注重传承非遗传统中医药文化,把中药传统技能和文化学习、传承学习作为必修课,并建立考核和评价标准。
据了解,该校先后与五十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引进安徽百萃金方药业有限公司和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共建“厂中校”;与安徽省艺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建“校中厂”。该校与企业共同研发九蒸九制熟地黄、三七粉、发汗丹参粉三个系列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3项。
此外,该校康复、美容护理等专业坚持对传统中医技艺研习传承,师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对传统中医按摩、针灸推拿、拔火罐等技艺研习传承,并为师生提供特色疗法服务。师生还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以及每年5月的职教活动周活动,为市民免费提供中医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特色服务,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中医特色疗法带来的疗效,传播和弘扬了中医药文化。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