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赓续红色血脉 争做时代新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5-31 14:27:20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来安县第四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主题团日、红色涂鸦、志愿服务,让广大四中学子在活动中得到熏陶和锻炼,不断获得精神洗礼,争做又红又专的四中新人,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百年。 关键词:主题团日
团市委书记走进课堂上团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及《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根据团滁州市委安排部署,4月16日上午,“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在来安县第四中学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共青团滁州市委书记孙静作了《用青春之炬赓续革命薪火》学党史主题团课讲座。来自全县各乡镇团委书记、优秀村(社区)团支部书记、该校优秀师生代表共计六百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在现场开展“青年大学习”集中学习活动中拉开帷幕,接着孙书记开始宣讲,鲜活生动的党史故事,让在场学生感受到当代青年学生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国,树立起当代青年良好形象。
通过参加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找准自身定位,激发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该校校长李海洋介绍,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团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大契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关键词:红色涂鸦
献礼建党百年 绘出红色信仰
日前,团滁州市委、团来安县委联合派逊校服在来安县第四中学举行了 “派逊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校服涂鸦活动,学校选取了56名优秀团员代表、入团积极分子,参加了校服涂鸦活动,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地涂鸦,绘就一幅幅“红色信仰”。
“之所以选择56名学生,是代表了中国56个民族,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据该校团委书记贾里介绍,现场活动中团员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拿起画笔在校服上尽情涂鸦,天安门、五星红旗、宇宙飞船、动车、绿水青山、和平鸽、最美“逆行者”、书法等,大家用自己的色彩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自己诚挚的祝福。
活动进行约两小时,学生们一共完成56件作品,象征着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结束后,该校将所有作品展示在长廊里组织全校师生有序参观,以感染和教育更多学生。
本次校服涂鸦活动也是该校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当代青年学生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国,树立起当代青年良好形象。此举也是提高团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大契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关键词:志愿服务
“光荣院”里践行雷锋精神
新时代,向上向善的雷锋精神是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健康成长的又一精神坐标。该校以3月“学雷锋月”为教育契机,设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锤炼了学生们乐于奉献的品质。
3月21日上午,该校学生志愿者27名成员满怀深情走进县光荣院进行“关爱老人,奉献爱心”学雷锋志愿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当天,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分工合作,对院内的卫生进行了全面的清洁。学生们不怕脏、不怕累,脏活累活抢着干,短短一个小时,光荣院便焕然一新,志愿者们各司其职,给退役老兵清扫垃圾、整理内务、捶背捏肩,而后听九十多岁老兵讲述参加抗战的往事。
据贾里介绍,一直以来,学校不仅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将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本次学生走进光荣院活动,也是学校以“践行雷锋精神,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体现了新时代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了青少年关爱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精神,并通过此活动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吴希平、贾里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