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青春作伴好还乡——广德市聚力青春招工助企侧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5-28 13:32:05 |
青春作伴好还乡 广德市聚力青春招工助企侧记
□本报记者 谢婷婷
每天不是下车间到生产线学习,就是在实验室里搞研发,入职广德金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个月,吴明峰每天都感到充实而快乐。作为淮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他一直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但是第一次参加校招就找到心仪的工作,刚刚入职就被安排在技术中心担任研发工程师,在这个年轻的团队里每天都能学到全新的知识和本领,用他的话说“这一切何其幸运”。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用工服务,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留工难”等问题,广德市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根据《意见》精神,该市群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组织优势和职能特点,全面启动了“党旗引领、群团接力”招工助企活动,凝心聚力在服务广德经济发展,缓解企业用工压力中担当作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当好人才政策的宣传员、企业用工诉求的联络员、助力青年就业的牵线员,今年以来,该市共青团组织开启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青春作伴好还乡”,选择广德、扎根广德、兴业广德、爱上广德,与广德结成“发展合伙人”“奋斗共同体”。
![]() 团市委主办春季人才招聘会
★ 问诊需求让服务更精准 ★
![]() 团市委组织开展“吾誓学子观誓节”誓节镇大学生就业交流活动
![]() 团市委召开“党旗引领、群团接力”招工助企青年座谈会
“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多亏了团市委的引导和帮助。”走进广德久和大酒店,“00后”袁思琦正在岗位上忙碌着。从酒店前台晋升为销售经理,她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专业对口、发展前景广阔,加上回到家乡和父母身边,袁思琦谈及目前的工作,格外满意。
毕业在即,就读于巢湖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袁思琦一心想要回到家乡广德就业,却苦于渠道不通、信息不畅。今年年初开始,团广德市委通过线上常态化组织动员广德籍在外大学生了解家乡、关注家乡,宣传人才政策,呼吁返乡就业创业,让袁思琦如愿找到了“组织”。她不仅多次报名参加了团市委开展的“大学生看家乡”、进企业参观、青年人才座谈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还动员大学同学一起来广德走走看看。“通过走进开发区新兴企业,实地感受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听市人才发展中心详细解读‘广德市人才兴企20条’,更加坚定了我回乡就业的决心和信心。” 袁思琦通过团市委举办的招聘宣讲会,迈出了踏入职场的第一步。
无独有偶,吴明峰也是通过团市委在校举办的招聘会给广德金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递交了求职简历。公司综合服务中心经理王会华告诉记者,共青团组织开展招工助企活动,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新颖的活动形式深受青年青睐,服务企业也更加精准周到,企业对于这类活动十分欢迎。公司行政人事组长朱颖已经连续多次接待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参观团,并跟着团市委前往高校开展招聘宣讲,“与高校及青年广泛建立联系,反响很好,之后的活动我们还会积极参与。”
“随着深入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企业对于高素质青年人才的用工需求强烈,而广德籍在外大学生虽然有着深厚的家乡情怀,但普遍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人才政策及企业情况缺乏了解。”团市委副书记卢志龙介绍。问诊需求,精准服务,组织开展招工助企,该市共青团组织不仅行动快,路径也准。春节以来,团市委共组织4场、邀请300多名青年走进该市“两区两园”参观座谈,实地感受企业生产、生活环境,了解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福利待遇,端正就业观。“五一”期间,团市委还组织了100多名适龄青年开展“青春作伴好还乡·游广德留广德”活动,在展示广德美好风光、感受家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青年对家乡的光荣感、归属感,引领青年树立积极的就业观,返乡就业。
★ 基层团建成工作坚实保障 ★
今年3月,唐人告别了工作近两年的广德经济开发区团工委书记的岗位,但是他和团市委的联系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紧密。担任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群和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后,唐人的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园区人力资源、企业职工劳资纠纷、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配套服务等工作。在团市委招工助企的过程中,很多第一手权威数据和需求分析,均来自这位“90后”老团干的热心分享。
唐人介绍,以往开发区的招工手段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开展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周三周五常规招聘会,联系市内宣城机械电子学院开展校企对接招聘会等。今年年初团市委参加招工助企以来,先后组织园区十余家企业赴各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共七次,达成就业意向四十余人。此外,组织广德籍大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也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宣传展示的机会,接触到不少较为紧缺的技术储备人才。
“共青团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时刻和青年在一起。”邱村镇团委书记谈文超从事共青团工作三年,一直坚信干好团的工作关键是“以心换心”,只要日常注意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就能让青年在关键时候想到、找到并真正信任共青团组织。2月19日,2021年“春风行动”暨邱村镇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在镇文化站举办。为了这场招聘会的顺利举办,谈文超跑企业、做宣传、揽人气,忙前忙后很长时间。“我们通过线上微信群常态化推送招工助企活动的信息,受到了青年的广泛关注。通过非公企业团建的良好基础,在组团前往企业参观时,帮助企业很好地展示了企业形象、文化和实力。”当天,19家企业进场招聘,490人前来应聘,达成意向185人。这样的数据,让一切付出都变得值得。
5月7日,邱村镇青年人才服务站正式挂牌,这让该镇前路村团支部书记张治于又多了一份职责和使命。作为服务站点的负责人,他除了要帮扶当地青年创业,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外,还要定期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协助做好邱村镇的招工助企工作。每天迎来送往着招聘企业和求职青年,张治于总是希望能够提供最详尽、最精准的招工信息,帮助企业招到高素质的人才,帮助更多的有志青年留下来。“从前期的无人问津,到如今节假日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慕名前来咨询,让我们愈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张治于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市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招工助企活动之所以人气爆棚、备受关注,主要得益于前期强抓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凝聚力,提高了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各级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 邱村镇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现场
![]() 团市委组织适龄青年实地感受企业生产、生活场景
![]() 团市委组织带领企业赴高校开展招聘宣讲活动
★社会化动员形成强大合力★
4月18日,由团广德市委、市公共就业人才中心主办,广德生活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广德春季人才招聘会吸引了103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数超3000个,现场参会人数20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580人。这是团市委发挥团组织社会化动员优势,依托专业力量、专业资源,为招工助企提供服务的一次生动实践。
据广德生活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德斌介绍,此次并非企业同团市委首次携手服务青年就业,接下来双方还会整合本地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招工助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而在广德经济开发区,由宣城市博思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团广德市委共建的青年人才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不久,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参与招工助企的过程中,公司总经理王泽银见证了共青团组织的用心、用情、用力,也有信心将服务中心打造成企业招工和青年就业想得到、信得过、找得到、靠得住的品牌项目。
自4月中旬团广德市委第一次主动对接招工助企需求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兼职副书记蔡志鹏就深切感受到团市委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的诚心诚意。在团市委和校团委的共同努力下,广德市企业先后走进该校法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以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开展专场招聘宣讲,下一步双方将深化校地共建,计划在广德建立学校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基地。
今年以来,团市委围绕招工助企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将15位政治素质过硬、在同学中有威信的青年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校招经纪人”队伍,出台管理及奖励办法,激励“校招经纪人”线上线下广泛推介广德,招引同学校友来广德就业,深入促进校地合作,充分发挥“以学介学”作用。在邱村镇、杨滩镇、东亭乡三个集镇人流量较大的市口,挂牌青年就业服务站,帮助乡村青年更精准掌握就业政策、就业岗位,组织青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推介合适岗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主动对接高校团委,组织带领重点缺工企业亮相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巢湖学院等十多家校园招聘会现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推进“我为青年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青年服务的实践成果。
就业工作是“六稳”“六保”之首,青年则是就业的生力军、主力军。“团市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人才政策的宣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政策的知晓度。同时,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对接高校,有序推进校地共建,通过小批量、多频次的校园招聘活动,为企业提供了精准服务。”在广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从文看来,该市共青团组织在招工助企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且卓有成效。而把青年人才招来后,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真正把青年留下来,帮助青年成长,亦是带给共青团工作的重大机遇和考验。总而言之,在招工助企中,共青团组织能为、善为,且大有可为。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