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浅析小学语文课导入策略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5-26 13:11:10 |
□阜南县王家坝镇陈郢小学 张国才 对于一节新课而言,教师需要学会导入。导,引也,有启发、传递之意;入,内也,有进入、入内之意。好的导入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充满魅力而又带有技巧的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所以课堂导入是否贴切恰当,会影响一节课的成败。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则意味着成功的一半,那我们如何打造课堂“开门红”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导入之法。
一、谈话导入法
学生已初步具备是非辨别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根据所任教课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谈话的内容可以涉及“文明礼貌教育”“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遵纪守法教育”等,具体要看课文内容倾向于哪个方面,用最贴近指向课文内容的方式导入,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师生感情、聚拢学生的思绪,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二、猜谜语导入法
小学生对陌生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之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加以适时引导,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板书课题之前,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个谜语:住着麻房子,罩着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猜一农作物果实。由于学生都有“竞争性心理”,都想实现一下“自我价值”,教师一出示谜语,会激发学生想尽快猜出答案的想法,他们就会积极地动脑筋思考:这到底是什么果实呢?既引发悬念,又启动思考。等学生讨论交流收获了谜语结果——花生时,师生就可以直奔主题了。
三、复述故事情节导入法
小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特点,大都爱听故事,教师可因势利导,把课文当成小故事讲述。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就可以用故事情节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当时就在现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这个异常聪明的孩子到底是谁吗?那就先领略一下课文吧。如此自然过渡,承上启下,未悉课文,已知情节。
四、做游戏导入法
小学生天生好动、天真活泼,喜欢尝试新事物,喜欢“带着目的、有意义地玩”。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天告知同学们:“老师和你们都准备好一大一小两个玻璃球或者乒乓球大小的东西,明天有大用途。”第二天,教师亲自示范游戏方法教会同学们做这个游戏,等教师和同学们亲自做完游戏,再带着未解之谜“到底是哪一个球先着地”的疑问走进课文。此时水到渠成,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顺势而来。
五、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旧的知识可以作为获取新的知识的桥梁和铺垫,为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使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温习一下同是描写春天的古诗《咏柳》,教师小声读诗题:《咏柳》,学生跟着完成背诵,教师再让大家简述《咏柳》的大意,并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再顺势引导:“同学们,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时节里,你们想不想再学习一首非常美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集中在一起并调动起来进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本身就是成功的。
六、问题启发式导入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是思维活动的开始,是获取结果的过程。所以,教师用设置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取得很不错的效果,比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鱼吗?知道鱼生活在什么环境之中吗?那么鱼儿离开水,还能游动还能长久存活吗?如果说鱼儿能游到纸上,你们相信吗?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能在“纸上游”的鱼儿呢?以这样启发式的问题开头,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学习。
七、视频导入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用最直观的场景、视觉的盛宴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可以给学生一种近在咫尺、扑面而来的感觉。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的风景画面,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前奏,美丽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青山巍巍,绿水悠悠,红花朵朵,竹筏小舟,鸬鹚戏鱼,犹如人间仙境,未见其文,先睹其景,真正给学生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冲击感。
总之,风趣巧妙的教学导入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艺术,无论采取何种导入方式,只要能调动学生去“思”、去“学”,且能学会、理解、运用,你就是成功的语文教师。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