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退役不褪色 校园争尖兵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徐徐 发布日期:2021-05-26 13:38:24 |
马鞍山学院百名军营学子返校再深造 退役不褪色 校园争尖兵
“顾倩军拟录取中国矿业大学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谢扬拟录取安徽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宋萌清拟录取吉林化工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连日来,马鞍山学院2021届学生考研捷报频传,在这支庞大的考研大军中有这么一些真正的兵,他们怀揣着参军报国的理想曾经暂别校园,投身军营,挥洒着青春篇章的热血;如今,他们脱下戎装,重返校园,整装待发,成为考研路上的追梦人。他们曾是部队的新兵,也是学校的退役大学生,是抗疫战场的退役老兵,也是征兵队伍的部队代表,是军训场上的学长教官,也是学习赛道上的榜样力量……他们角色多变却又精彩纷呈。在马鞍山学院,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组织——退役大学生社团“八一”社。
大学校园里的亮丽风景
在马鞍山学院,每周三的清晨,每周末的傍晚,校园里就会多出一抹迷彩绿,基础的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集体跑步……那是“八一”社的退役复学的大学生们在重启部队生活。
“刚从部队返回校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是自从有了‘八一’社这个社团,让我们这些刚刚退役返校的大学生有了归属感,也燃起了校园学习生活的激情。”正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研、“八一”社团创始人之一的2016年退役复学士兵纵榜国回忆道。
2018年4月20日,“八一”社由校团委批准成立,校武装工作部门负责具体指导。社团由返校复学的退役士兵组成,社团的建设宗旨是“为校争光,为校服务”,全心全意为学校和同学服务。旨在继承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工作中发光发热,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新生军训、征兵宣传等工作。
“‘八一’社的成立,不仅给退役大学生士兵以归属感,使他们返回校园不再迷茫,能够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也能让他们身上传承来的部队优良传统在校园里得以延续,影响和感染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如今的‘八一’社俨然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首任会长、2017年退役复学的夏鹏说起了创办社团的初衷。
抗疫战场上的退役老兵
马凤龙,“八一”社的一名骨干,平时贯彻“尖刀”精神的他,抗疫时也不曾落下。疫情发生时,他就在自己的家乡安徽淮北,以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成为了一名防疫工作者,负责向凤凰经济开发区各防疫卡点输送物资,做好各防疫卡点的后勤保障工作。他说:“每天来往于各个防疫卡点,看到各个卡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自己也对战胜这次疫情充满了信心。”输送物资这个任务虽然简单,但表明了他作为一名退伍士兵大学生,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仍然会牢记使命,冲锋在前的决心。
冲在防疫第一线的学子并不仅仅是他一个,林俊和黄磊这两位同学是刚刚退役归校的“八一”社的新成员,目前就读于马鞍山学院2018级金融学专业。他俩还没来得及好好重温校园生活,在疫情紧迫的关键时刻,毅然报名成为一名战“疫”志愿者,勇敢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疫情无情人有情,退伍退役不退色。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征兵队伍里的部队代表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正是这种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才组成了难忘不舍的军旅生涯。
“八一”社的社员们退役不褪色,始终牢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优良传统,回到学校继续发光发热。他们以退役大学生士兵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依托,以国防教育为主要活动内容,通过宣传国防知识,传授军营成长经验,举办与军事相关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军事素质,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激发大学生爱国拥军热情。
朱要光,2019年10月退役复学,退役前刚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复学到校便以接受访谈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在部队的成长经历。2018年4月,在学校征兵工作推进会上,朱要光还以现役军人的身份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写了书信,谈到了部队的生活、入伍的政策、自己的发展等,勉励同学们积极应征入伍。写信回学校,报告个人成长,勉励学弟学妹踊跃参军,还有已考入军校的章骏、退役复学的李鹏程、邬建宇等同学。
“八一”社成立以来,每年拍摄制作一部征兵宣传片,退役士兵们自己创造策划,拍摄剪辑,又导又演。拍摄的宣传短片在微博、抖音等平台都有不俗的反响,一时间也刷屏了在校师生的朋友圈,为此还被邀请协助马鞍山市的征兵宣传片拍摄工作。不仅如此,网上征兵政策宣传月、线下的征兵政策咨询周、担当征兵宣传大使、制作征兵宣传人物海报、役前集训辅助教官等工作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八一”社的战士们贯穿了征兵工作的全过程。
携笔从戎锤炼男儿本色,建功军营忠诚报效祖国。在学校武装部的指导下,“八一”社成员们以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难忘的军旅生涯、赤诚的爱国之心,感化着一届届马鞍山学院优秀的有志青年,召唤学子投身绿色军营,无悔热血青春。近三年,学校有近100名大学生应征入伍,奔赴军营。
军训场地上的学长教官
“谢谢您,何教官。再见面便是学长好。”这是2019年新生军训时十八连的一位同学写的军训感言。何教官便是2017年退役复学的士兵何天智,就读于马鞍山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已拟录取为绵阳师范学院研究生。
每年的开学季,在马鞍山军分区的培训和指导下,“八一”社的退役大学生们承担起新生的军事训练教官任务,配合军分区和学校新生的军训工作。曾担任过三年教官的“八一”社社长吴云说:“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八一”社社员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军人的精神面貌,将在部队锤炼出的优良品质带给新生同学。
“我们的军训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队列训练,还有着更多丰富的内容。大型的表演方阵排练、校园定向越野比赛、数百人的叠军被比赛、拔河比赛、内务卫生整理示范、军体操、擒敌拳、反恐战术演练、成果汇报演出等形式多样,参与性强,很好地激发了新生同学的参训热情,也提升了军训的实际效果。但对于我们这些学长教官而言,却是压力山大,我们每年从7月开始准备到9月底正式结束,历经无数遍的训练,方案制定修改、总结等,为的就是要呈现最好的状态与汇报成果,以实际行动践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精神。”作为2020级1600名新生汇报表演方阵的总导演,学生军训教官王成法深有感触。
每年9月,操场上前进的一排排整齐的绿色方队,已经成为了马鞍山学院新生校园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八一”社成员陪学生一起上完这开学的第一课,用自己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在新生中种下强军的种子。
学习赛道上的榜样力量
当兵时斗酷暑、卧风雪,退役后勤学习、不服输。“退役复学后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难度不亚于部队训练。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后,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有着很大差距,成绩也在中下等徘徊。但是部队教会我不服输的精神,我开始和自己较劲。上课全神贯注听讲,下课认真复习,不懂的地方就找同学请教,最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并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二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这段退役复学后努力学习的记忆会一直影响着“八一”社社员王辉同学。同样不服输的还有2019年退役复学的朱蒙蒙同学,大一期间他就担任了班级的班长,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获得了一等奖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三年来,在国家退役大学生士兵政策的扶持下,“八一”社鼓励社员积极参加考研,学习深造,追求进步。社员们在考研过程中互相鼓励,坚定目标,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大家都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学业答卷,为自己的青春再镀上一层闪耀的光芒。目前,顺利考研的“八一”社社员有近20位,2021年报考的9人中8人已被拟录取。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认识到参军两年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补贴,还有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调整好心态后,我继续着我的考研之路,并收到了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的拟录取通知。回想起来,这并不是一场梦,每一张试卷,每一个单词,都是考研路上的垫脚石,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终会取得成功,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八一”社社员李云飞如此回忆道。
榜样力量还在传递,接下来,“八一”社的准研究生们还将在校内开展“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讲解与考研经验分享等工作。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刘自海、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