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凝大爱 来安“志愿红”
04: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6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小城凝大爱 来安“志愿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5-21 14:37:41

  编前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展现滁州共青团工作特色工作,宣传各县(市、区)团的工作亮点,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本报联合团滁州市委开展“共青团特色工作县区行”活动。5月13日~14日,采访团第二站到来安县。


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务消杀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走进来安县,这里的重要交通路口、孤寡老人家中、扶危救困路上……随处可见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来安青年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及时援助”。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其中,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文明城市创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该协会志愿者会员人数超一万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约三万小时,今年开展爱心救助、文明宣传、爱心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五十余场次,切实助力打造多元参与、供需对接、保障完善的“志愿之城”。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2020年7月,吴亚君前往全椒县救援村民

  “社会有需要,青年就应该站出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别人,挺好的”“现在做志愿服务有了组织,感觉比以前系统很多,和被帮扶人的对接也更方便、快捷”……5月13日下午,记者走进来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办公点,六名青年志愿者正在交流自己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看法和想法。
  “我们主要以社会服务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敬老助残、法律援助、环境保护、抗疫防疫、宣传应急救援、防溺水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该协会会长吴亚君介绍,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8年,在团县委的领导下,现已成为一支队伍庞大、制度完善的组织,在全县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发挥着带头作用。除了一般的志愿者队伍之外,协会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由42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关键时候找他们准错不了。
  在吴亚君看来,做志愿服务既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梦想。2014年的一个夜晚,睡觉起夜的吴亚君发现隔壁邻居家厨房冒着浓烟,好像着火了,迷迷糊糊的他瞬间清醒,立马翻墙爬到邻居家中,将着火的电线剪断,把行动不便的两位老人顺利救出。“这件事之后,我就开始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时间一长,周围人对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吴亚君说,做好事让自己得到的认可和肯定越来越多,后来在朋友的一句玩笑话中了解到志愿服务组织,就加入了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让他在公益之路上走得越来越顺畅。 
  2020年7月,全椒县多地区发生内涝,部分群众被困,急需疏散转移,吴亚君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即组织六名水性较好的青年志愿者前往相应地区支援,从早上奋战到第二天凌晨4时多,他们成功转移100余名村民,救援11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徐锦冬,他是协会理事,当时正准备救援一位村民,我们其他两人需要爬到楼上带村民从绳索降到救生艇上,徐锦冬则在救生艇上稳定筏子做好支撑,这前后花了约二十分钟,他一动都没动,等救下村民,才发现他身上爬了好多虫子”。吴亚君说,就是这样的一件件小事,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长期坚持做公益、带动身边人做公益的信心和决心。
  从一个人,到成立之初的六十余人,再到现在的一万多人;从一个闪光的善念,到一段坚持的善举,再到长期打造的品牌……在来安县,青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千家万户日常生活,让人人关注志愿者、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用心演绎和谐音符

2020年,县青年突击队到人口聚集较多的街道铲雪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安县的志愿服务汲取着民间的自发力量,始终是一股有源活水。在来安县永阳社区工作的傅厚宏就是主动加入其中的志愿者。自2009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起,如今的他已是公益“老手”,成为了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永阳社区分会负责人。
  “最近一直在忙新冠疫苗接种的宣传工作,今天上午已经上门400户,负责片区的接种率在60%以上”。他笑着说,频繁的宣传有了初步成效,现在挨家挨户地宣传各类惠民工程,老百姓都会自动和志愿者们保持安全距离。由此可见,大家对疫情防控的意识提高了。在傅厚宏看来,虽然物理距离远了,但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家心里的距离反而拉近了。
  听完傅厚宏的讲述,一位腼腆的大男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他志愿者一一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心得,眼看快轮到他的时候,他提前“逃”出了会议室。经过了解,才得知他叫潘青,练习散打出身,作为“武将”的他啥都不怕,就是有些不善言辞。吴亚君告诉记者,“青年突击队需要一些体能较好的志愿者,潘青的加入不仅让为队伍增添了活力,也可以教大家一些实用的技能,他平时参加活动也十分积极”。
  巾帼不让须眉。自由职业者江卉君是该青年突击队队员,回想起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她说,“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当时,每天都在农贸市场卡口做测量体温、来往人员登记等琐碎工作,事情虽小,但让自己体会到了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从那以后,只要有空闲时间,她都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红”成为青春最暖色。
  与江卉君类似的还有滁州新贝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刘嵌。“去年疫情防控的时候,好多小区都不让随意外出,每户家庭到外面采买货物都必须拿齐手续才可以。”刘嵌说,“当时有一户家庭非要两人一起出门,但是规定了每户只能出去一人,他们不理解,甚至还拿钢珠打志愿者。我觉得很委屈,但事后冷静一下,加上受队长的精神感染,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在她看来,做志愿者既是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更是提升、锻炼自己的一次好机会。
  除了在关键时期有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影,在扶危助困路上,也有他们的足迹,2020年加入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徐芝萍就是其中之一。受疫情影响,县内一瓜农种植的西瓜面临滞销。徐芝萍是县青年商会成员,她知晓情况后,自发联系了当地政府和身边朋友,帮助瓜农销售西瓜一万千克,并且开私家车送货上门,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星期,成功解决瓜农难题。“这是大家的功劳,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当所有志愿者都各尽所能时,微光成炬,最终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徐芝萍说。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团县委副书记孙昊说,“每次听到其他人疑惑我们怎么有这么多志愿者时,我就感觉无比骄傲、特别开心。每个人都有当英雄的梦,志愿者们主动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并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让这支充满生机的队伍成为了团县委的‘明信片’”。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金港湾社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

  “我想拥有一双运动鞋”“我想要一床新棉被”“我想要一台电风扇”……5月13日,记者到来安县汊河镇新区街道金港湾社区,映入眼帘的是贴满微心愿的心愿墙,有十几岁小朋友的心愿,也有七十多岁老人的心愿。
  “这是我们定期征集的一些微心愿,后期会招募志愿者开展圆梦活动。”金港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朱贇介绍,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站长,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班子为成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运转,统一标识牌,统一管理制度。同时,全面打造教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平台阵地,现设有文体活动室、科普教育室、书法创作室、党员活动室、文明实践大讲堂、儿童之家、亲子阅读室、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多种功能室,重点关注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留守儿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注册志愿者有九百余人,通过层层选拔,成立了精诚医疗卫生、爱心妈妈、党群连心、趣味科学、常青藤、绿水青山环保、平安建设、圆梦帮扶、金点子便民、文艺宣传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1.47万小时。近年来,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深入辖区各主要路口、超市、农贸市场等人员聚集地发放移风易俗、文明旅游、光盘行动宣传单1.5万份,“爱心妈妈”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汊河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帮助三十余名留守及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我们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参与创建工作,呼吁大家共建美好家园”。谈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1994年5月出生的朱贇坚定地说,一是成立党史学习小组、困难慰问小组、军民连心小组等专项小组,以党群连心志愿服务队为主线,引领其余九支志愿队伍;二是进一步挖掘、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邀请社区有传统技艺的人进校园、入讲堂等,让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青年人有担当。无论这些志愿者获得多高的荣誉,他们始终觉得这些事情不足称道,这只不过是一些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而已。可正因为这份凡心善举、守望互助,成就了来安县独有的城市文明基因,种下文明与善良的种子,碰撞出了更多奉献社会的正能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饶艳琴,通讯员孙昊、娄正雨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