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课后延时服务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05: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5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5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马鞍山市:课后延时服务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1-05-12 12:36:46

  马鞍山市教育局发布文件,决定自今年5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5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探索形成以看护照管、作业辅导、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劳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延时服务机制,有效破解“下午三点半难题”,进一步增强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试点成亮点 形成规模效应

课后扎染班

  近年来,和县历阳镇中心小学开设的扎染班、西梁山中心小学开设的竖笛班、联合中心小学开设的篮球班成了学生们课后快乐成长的“新天地”。该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延时服务不仅让下午3时半放学后的校园依旧热闹非凡,同时也成了各所学校靓丽的育人“名片”,生动诠释着马鞍山市扎实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实效。

  孩子放学早,家长工作忙,老人接了孩子,作业无法辅导,孩子放学后无人看护、课后放任,这些成为不少家长的烦恼。2017年4月,马鞍山市试点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既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形态,也很好地解决了家长按时接送孩子的困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和县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要求稳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完善机制,促进课后延时服务常态化。各校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师资与资源条件,形成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 促进学生在课后快乐成长。截至目前,该县共有42所学校2.3653万名学生参加,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71%。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融合办学特色,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努力让“三点半”成为和县学子的幸福时刻。

  和县结合实际、多举措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是马鞍山市有效推动该项工作的缩影。作为全省较早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市,马鞍山市成功地将试点打造成亮点,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如今该市已经有一百多所学校参与其中,课后延时服务形成规模效应。

课后延时服务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课后乐高班

课后管乐班

  根据马鞍山市政府《关于实施 202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今年,该市再次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决定2021年继续在全市范围内50所中小学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

  2017年4月,马鞍山市率先在花山区和雨山区各选择了五所学校于2017年秋季学期开展课后服务试点工作。2019年4月,根据省教育厅等三部门要求,该市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在前几年试点的基础上,2021年继续在全市范围内5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探索形成以看护照管、作业辅导、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劳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延时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努力丰富中小学生课后学习生活,为学生成长加分。

  根据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今年该市参与的学校有含山县(5所):环峰小学,环峰第二小学,环峰第三小学,环峰第四小学,第一中学;和县(6所):历阳第一小学,历阳第二小学,历阳第三小学,历阳第四小学,历阳镇中心小学,第三中学;当涂县(6所):城郊初级中学,团结街小学,实验学校,振兴路小学,开发区小学,龙山桥中心学校;花山区(19所):湖东路第二小学,珍珠园小学教育集团桃源校区,湖东路第四小学,采秣小学微山校区,师范附属小学东方城校区,和平楼小学,新都小学,金玉兰小学,东苑小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秀山校区,师范附属小学,金瑞小学,王家山小学,师苑小学,健康路小学,采秣小学,冯桥小学,实验小学,珍珠园小学;雨山区(9所):雨山实验学校小学部,采石小学,翠螺小学,四村小学,四村小学深业分校,九村小学教育集团,山南小学,育才小学,雨山中心小学;博望区(2所):荣博小学,博望中心学校;市直属学校(3所):星光学校,建中学校,第二中学实验学校(以上三所学校的小学部)。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4月,50所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共开展活动98.29万人/次,惠及3.39万名学生。其中,作业辅导、看管照护、趣味阅读69.32万人/次,音乐活动3.81万人/次,体育活动10.35万人/次,美术活动4.80万人/次,舞蹈活动1.25万人/次,科技创新活动1.51万人/次,其他社团活动7.26万人/次。

完善机制优化服务 破解“三点半难题”

  根据最新方案,课后延时服务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等急需服务群体。由学生家长自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各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提供各有侧重的课后延时服务。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师资与资源条件,努力打造服务品牌,形成有特色的“第二课堂”,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

  看护照管:对放学后一些不能及时回家的学生,安排教职工进行集中看护照管。作业辅导: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拓展学习空间。严禁将课后延时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上新课,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开设晚自习。体艺活动:依托学校少年宫、运动场馆,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体育、科技、艺术等活动。通过开展演讲、合唱、乐团训练、体育训练等,建设学校高水平艺术、体育团队,打造特色化的“第二课堂”。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戏曲、民族乐器、中华武术、围棋、象棋、书法、剪纸等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训练。课外阅读:学校开放阅览室、图书馆、图书角等场馆,开展古诗词吟诵,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并享受阅读。劳动教育:学校可创新建立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基地,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中高年级围绕劳动习惯的养成,注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在解决家长接送或照管孩子困难的问题同时,又保障了延时服务的普惠性和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课后服务工作由该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发展和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学校主要利用本校教职工和场馆资源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鼓励学校与实践基地、社区、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资源不足并征得学生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可引入社会资源参与课后延时服务,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成本合理分担,协调发展的课后延时服务体系。

  该市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各县区也应安排配套专项经费,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给予每所学校定额工作经费奖补,用于弥补课后延时服务产生的额外人员、器材、场地使用、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等经费支出。方案要求各县区教育局积极探索建立课后延时服务多元化经费分担机制,完善课后延时服务经费管理办法。根据本地实际,参照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补贴标准,明确参加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补贴标准和计算办法,保障合理取酬,提高学校教师参与积极性。各相关单位严格规范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监管考核,落实经费保障,规范教师待遇,建立以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把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柴家峰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