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杨海燕:奋斗是最好的成长宣言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4-30 13:45:57 |
杨海燕,女,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兼任院机关党委青年委员、团支部书记。先后被授予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杨海燕说,金寨的支教经历给自己打下的是最好的成长基石。2008年,初入检察院不久的杨海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远赴革命老区金寨县支教一年。凭借内心的坚韧与倔强,从未上过讲台甚至在众人面前讲话还有些羞赧的她独自担起了花园村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及全部的课程教学工作。每天八节课的工作量,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们过得充实、有意义。熬夜备课变得习以为常,嗓音嘶哑成了家常便饭。特别是5月的大山,蚊虫已有些肆虐。一觉醒来,被叮咬得眼睛发炎红肿、皮肤严重溃烂的她整整输了一个星期的液,但却并未因此给学生们落下一节课。她的坚守付出和积极作为赢得当地学校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评为2008年度合肥市公务员赴金寨支教优秀支教队员。
2009年支教回来,她服从分配进入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工作。虽有远离办案一线的遗憾和失落,但她暗暗下定决心,不论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六年间,她紧紧围绕检察工作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撰写检察理论研究及实务调研文章三十余篇,有多篇论文在《检察日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二十余篇文章在国家及省、市各级评比中获奖。2011年,因研究工作成果突出,她入选了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2018年,为缓解基层办案力量不足,她根据组织安排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挂职。面对全新的案件公诉工作,她主动学习求教、主动加班加点。半年时间内,她迅速实现角色转变,出色完成了丁某等39人电信诈骗案、邱某某等13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等89件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所经办的邱某某、郭某等13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成为当年安徽省扫黑除恶10个典型案件。
2019年3月,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案件管理办公室与控申检察部门合并,接待信访群众、办理申诉案件……从此,她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来检察机关信访的群众,常常因为一个案件奔走多年,情绪激动甚至行为过激。在接访中,她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对能办理的及时按程序积极为其办理或协调办案部门办理;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服人。2019年以来,先后依法妥善接待处理各类群众信访两百余人次。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杨海燕用热爱、勤勉、坚持、务实诠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检察工作的热爱,亮出了出彩的青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通讯员程晨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