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121农村试点班级 王艳:丹心育桃李 善良伴爱行
02:教育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4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4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121农村试点班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4-28 14:21:44

郎溪县第三小学学生线下活动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121农村试点班级教育质量同步提升的实践研究


□郎溪县第三小学  周松松  鲁  俊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是我国教育集团的蓬勃发展期,21世纪初至今是反思创新期。教育集团化发展渐趋成熟,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教育集团研究的新动向。集团化办学的实施适应义务教育的发展,创新了办学形式,均衡了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及发展。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裂变和蝶变,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持续向上生长的力量。

  随着郎溪县无校籍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初步试行,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全县集团化办学在稳步推进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郎溪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在县教师管理中心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与指导下,提前谋划,深入全面地考虑问题,大胆创新工作机制,率先尝试121农村试点班级教育质量同步提升计划(以下简称121计划),努力释放集团化办学的优势,让农村学校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由一所学校和若干所成员学校以不同的形式组合而成的学校共同体。以集团核心学校为龙头,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利用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通过在教学教研、班级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集团化融合,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之间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教研、学习共同体,让薄弱学校得以提升,以推动集团校本部与试点学校之间的交流,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教育需求,郎溪县于2018年8月试行集团化办学。城区四所公办小学为各教育集团核心学校,各自带动三到四所农村小学,分别组成四个教育集团。郎溪县城区学校学位不足,乡镇学校学生数逐渐萎缩,虽然硬件设施与时俱进,但是优质生源逐渐流失、师资队伍薄弱、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结构性学科教师缺失。调查发现试点学校是一所呈萎缩状态的乡镇学校,全校42名教师(各学科教师平均年龄均超过43岁),在校学生72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学生生源逐年减少,因为生源少,教师多,很多年轻的教师都选择了上挂到城区交流,留下的这些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却缺乏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同时该校教师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为数不多的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较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互助合作的能力不够,合作水平不高。而我校自2015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学校新、班子新,教师年轻、凝聚力强、干劲十足。作为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学校,学校希望在不稀释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开放、互动和动态的网络教学和研究平台,同步提升试点学校班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教研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结对互助,形成教研共同体开展网络教学和教研活动,从而促进集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何在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优化和改善学科教研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确定121计划,建立教研共同体

  121农村试点班级教育质量同步提升计划暨121城乡齐步走,是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通过一对一的精准结对互助,确定“一对一”班级管理共同体,同学科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让试点班级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乡镇教师与城区教师无障碍进行交流互助。121计划是在郎溪县无校籍改革的稳步推进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尝试运行的背景下产生的。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在全县首次试行“121试点班级教育质量同步提升计划”,实现集团化背景下的“一对一”班级管理、“一对一”教师结对、 “一对一”资源共享、“一对一”课堂同步,从而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模式、扩大辐射、挖掘内涵,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班级管理模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创新点。借此来推动集团化办学,达到城乡联动,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通过“一对一”班级班主任的结对互助,由优质学校带动成员学校试点班级的管理。

(2)通过“一对一”同学科教师的在线课堂、教学课例、微课等教育资源的同步交流与分享,同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一对一”教研活动的开展,规范试点班级教师的教学教研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三、实施半日送教活动,师生共同发展

  鉴于郎溪县第三小学师生配备比例不均衡,到成员学校实地支教或常态化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难以实现。我校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对试点学校实行线上、线下交流活动。经研究决定每周四下午对试点学校进行各个学科的半日送教线下交流活动,每次安排试点学校四、六年级各两节课。每次半日教研结束后进行集中评课议课活动,再通过对试点学校教师进行“微课”“互动课堂”等现场培训活动,搭建网络教学研究平台,探索出农村试点班级教育质量同步提升的方法。线上通过在线课堂开展同步教学,各学科课程安排提前和试点学校班级对接好,按课本的正常教学进度持续进行送教活动,也可以就该学科的某一单元进行持续教学,教师自主开课进行教学,对学生及时抽查检测、总结反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网络联系机制,进行教学资源分享、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进行集团化教学教研共同体的研究,以点带面,逐渐推广,做好本部与试点学校之间的深入融合,充分调动、挖掘、释放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努力让各成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

四、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教学信息资源是教与学的基础,也是教与学的源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建设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这样做既可以集中我校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延伸集团化办学中教与学的时空,构建开放、宽松、高效的教学教研环境。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显得尤为尖锐。试点班级很多教师反映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制作的困难多,花费的精力大,需要收集文本资料、图片、声音等素材,制作时还需要有比较过硬的电脑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美术功底,有的素材还根本找不到,只好找一些相近的素材来代替,影响了教学质量。

  考虑到试点班级老教师居多、平均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水平弱,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困难是素材难以收集、不会制作。经研究我校购买了一些优质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同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将每位教师教学的PPT课件、课件模板、教案、微课、教学视频等,分年级分学科归类好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平台上,试点班级教师可以登录服务器平台直接下载使用。为促进试点班级教师的多媒体制作水平,资源库中也提供了课件模板的半成品,教师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进行编辑和修改,制出作属于自己学科的PPT课件。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试点学校教师备课和课件的制作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避免了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试点班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了学习的方式和场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实践探究,在不断的互助学习、相互渗透中,121计划成为集团化办学中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集团化办学可以将班级管理及教学教研进行全方位的共享、交流,让优质资源在集团内共享,集团核心校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试点学校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得到分享,在观察、发现、反思、感悟、积累的过程中,提升了试点班级管理水平、引领同学科教师专业成长、试点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得以提高,真正实现城乡联动,均衡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