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的“红孩子” 蚌埠市:助力碳中和的“绿色密码” 用活资源 打造校外育人新模式 小产品成了致富“好帮手”
07:“皖美”安徽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4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4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小产品成了致富“好帮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饶艳琴 发布日期:2021-04-23 18:31:38

 □本报记者  饶艳琴

  4月19日,记者到定远县的安徽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菇车间,白白胖胖的双孢菇冒土而出,员工们熟练地采摘、装箱。“这个项目日产60吨、年产2万吨菌菇,消化小麦秸秆15万吨,其中双孢菇主要销往长三角各个地方”。该公司负责人李文武介绍,项目于2018年1月动工建设,2019年8月投产,带动600人至800人就业,以及西卅店镇高潮、幸福、陈庄等三个村配套建设一个大型秸秆收储中心,预计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约100万元。
  目前,该项目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引进荷兰先进设备,从原料调配、接种、育菇到成品包装,全部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产品质量安全可靠。食用菌种植以农作物废料为原材料,可以生产出富含高蛋白的绿色食品,采菇后的废弃菌渣又可以再次利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成为了当地村民眼中的“致富宝”。
  除了双孢菇是致富“好帮手”之外,在寿县炎刘镇的寿县明柱花木种植合作社基地里,成片的苗木长势喜人,大的已经有两米多高,小幼苗也“蓄势待发”。“我们主要种了桂花、红叶石楠、紫薇等常规苗木”。炎刘街道党总支副书记李德义笑着说,合作社目前共计流转土地近2000亩,自主育苗500万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零元转变为2020年的200万元,苗木产业这棵“树”起了大作用。
  “来这上班好,比以前种田好太多了”。今年70岁的郝世兰是磨湾村人,她不带孙子的时间,时常到合作社苗木种植基地上班,每年能赚一两万元。在她看来,以前种田既辛苦,也赚不了太多,现在做一些修建苗木、清理杂草的轻松活计,还能赚钱,感觉日子美滋滋的。
  李德义告诉记者,流转土地后,农户会收到每亩地700元的补贴。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提供了股份分红和就业渠道,部分长期工人每年可以实现三万元左右的收入。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炎刘街道的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得到完善。通过整合资金,投入95万元整修渠道、建设道路、旱厕改造等,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让村集体经济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动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