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匠心创意让“废木”漂洋变宝
06: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4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45期  下一期
方红:匠心创意让“废木”漂洋变宝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21-04-23 18:25:52

   人物简介  方红,女,汉族,1989年12月生,安徽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庆市政协委员、市十四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五一巾帼标兵、市三八红旗手、市第三届创业创新大赛冠军。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她致力于亲近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原生态竹木手工艺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本报记者  韦玉柏
 

  “值得记录一下:这批订舱长达半年之久的货,经历了无数次海运费暴涨、爆舱、缺箱,各大船司订舱退订反反复复十多次,居然在芜湖港拿到了舱位,连夜装运进港。它们终于在去德国的路上了。”这是4月15日,方红发在微信朋友圈的最新信息。作为关注她的微友,透过屏幕已然感知到她创业的艰难。
  毅然决然从大上海回乡创业
  1989年12月,方红出生于岳西县响肠镇独山村。大学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主修商务英语专业,性格外向的她还辅修了日语,自学了德语、西班牙语,并兼职国际对外汉语教师。2012年大学毕业后被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录用,任职国际小学部。
  2013年,方红代表学校前往广东省广州市交流学习,并参加广交会。她看到众多由原木加工制作而成的工艺品,有别于玻璃和金属制品,散发树木清香,深受国外采购商喜爱。方红想到家乡岳西县是茶桑种植大县,每年茶桑修剪、林木间伐留下的梢头枝丫、枯桩烂兜遍地皆是,于是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
  方红家里祖辈都是篾匠,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工艺品情有独钟。经过考察、学习,2014年春节,方红毅然辞去稳定工作,从上海市回到了岳西县响肠镇创办了安徽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
  “看着家乡的山和树林,我干劲十足。哪些原材料适合编织?烘干火候如何把握?”带着问题,方红翻山越岭研究原材料。她发现,木姜子的枝条韧性好,是用来编织的好材料;山合欢树心呈深褐色,可用来装饰……于是,稻草秸秆、茭白秸秆、泡桐、树桩等这些外人看来没有价值的东西都成为工艺品原材料。2014年,她带着一百多款产品参加广交会,用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主动跟外商交流,最终拿下一笔订单,花了四十多天打样、修改,赚到“第一桶金”。
  “行动导向还是状态导向?我属于前者,任何一件事情,想到了,想好了,就去做”。在方红看来,能够很快地把想法变成行动的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为搜集关于外贸的各种知识,方红没日没夜地去钻研外贸论坛里的知识和一个个外贸出口的鲜活案例;为准确把握工艺品行业动态、发展趋势,方红先后花了20天的时间,对我省阜阳、山东临沭、广西博白等工艺品出口企业的聚集地进行实地考察,去了解实际生产、经营中最真实的状态,并利用自身英语专业特长,征询外商意见,改进产品细节。
  始终坚持走创意革新之路
  走进该公司厂区,庭院里堆满了各种形状和规格的木材原材料。这些木材有的去了皮,切割成二十几厘米高度的圆木桩形状,有的被切成长条形板块,还有直径不到十厘米的圆木被横切成几厘米厚度的薄片堆放在一起。
  方红说,这些木材都是她从周边地区的农民那里一件件地收集起来的,其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地里常见的松木、樟木、柳木,也有菜园、桑园修枝搭架剩下的边角料等。这些边角料从大别山里的农民那儿收集来之后,经过工人们一番独有匠心的加工和拼凑之后,立马“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精致且富有艺术美感的咖啡桌、小木凳、屏风、墙面挂饰等家居用品。
  在厂区三楼展示厅,第一次走进去的人一定会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给震撼得叹为观止。木制的提包、花瓶,枝条编织的屏风、花篮、鸟儿、小动物,草编的篮子、家具等,挤满一千多平方米的展示厅。这些工艺品精致、完美、逼真、生动,皆保持着原木的花纹、植物本身的芬芳,每一样产品都令人惊叹不已。
  “最好的设计永远来源于生活,我们将大自然的礼物重组,赋予器之生命”。方红直言,创新才有源头活水,创新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七年来,以方红为首的团队永葆学习之心,坚守并扎根在大别山区,盘活农林废弃物存量。坚持以废弃的树枝、秸秆、各类瓜果藤条为原材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经过不断创新将废弃物改头换面,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实现了将一根根枝条“榨干吃尽”的生态循环产业。
  方红确立了“让世界触摸岳西的自然与技艺”的发展目标和企业愿景,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即便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方红积极尝试出口转内销,咬定“创新”不放松,借助新媒体力量,抱团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原生态手工艺的主线,创造性做好文创产品和儿童玩具的文章,聚焦精细化、专业化细分领域,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团队尝试与刺绣、古陶、冰晶等工艺跨界融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出一批“杀手锏”产品,努力打造产业链龙头企业。
  如今,红方的公司依托先进的设计理念,发展专业的制作、销售团队,商业信誉和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广泛赞誉。从起初单一的枝枝丫丫拼凑,到现在已研发出不同风格的20多个系列近3000款产品。涵盖花瓶摆件、壁挂装饰、灯具、家具、屏风隔断等,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外观及实用性专利15项。公司生产的花瓶、摆饰产品获2017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创新创意奖,原生态家居装饰品系列获2018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最佳创意奖及优秀设计奖。方红先后获“安庆市五一劳动奖章”“安庆市三八红旗手”“安徽省青年创业奖”等殊荣。
  截至2020年8月累计创汇已达1900万美元,累计纳税已达1100余万元。产品申请注册红方素造、衙前河、HOME FUN马德里国际商标,实现产品品牌价值,随着公司产品不断深入国际市场,神奇的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扬。
  奋进的青春与奉献担当并行
  事业蒸蒸日上,方红从不忘回馈家乡。“从我回来第一天起,就想着要让乡亲们拥有‘造血’功能,凭手艺吃饭”。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区人,方红始终不忘返乡创业的初心。在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方红实行“原材料采购+技术培训+生产加工+贫困户+外贸出口”的全产业链扶贫,企业从当地农民收购茶枝、桑枝和玉米、茭白等秸秆,雇用当地劳动力,让农民将自己的原材料加工成工艺品,再由外贸业务员销售到国外。既解决了废弃农副产品无地堆放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又化解了农户外出务工与照顾家庭的矛盾。农户与公司利益共享,提高农户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公司永续发展奠定基础。连续三年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妇女联合会的组织下,举办了来料加工技能脱贫培训班,直接助力千余名农户增收万元以上,帮助360多名留守妇女、贫困人口等实现就业,户均增收3.5万元,农林废弃物及秸秆年综合利用量可达6800吨。
  方红发现,很多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可以照顾家庭,家庭矛盾也少了。“身边有很多返乡创业青年投身扶贫事业,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致富路”。
  在周边的贫困户就业上,公司有特殊的待遇。方红说,对于有些行动不便或者家庭和工作不能同时兼顾的贫困户而言,他们可以居家就业,公司会上门下发原材料,并定期上门收制品,最终都以计件报酬的方式返工钱。此外,公司工会对于厂内的贫困户员工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优先解决他们的医疗费用。工厂食堂会优先购买贫困户员工自己家里种的蔬菜和大米。
  “创业艰难,创造性守住事业更难,从‘象牙塔’回到了希望的田野上,这七年我切实地做到了与最基层的人民劳动在一起”。方红说,为了赶船期,可以连续13天,每天凌晨三四时开着面包车去接工人出烘干房,包装;也可以因为一把火烧掉整个集装箱货物后,把原本需要在60天完成的货物,带着工人们没日没夜地加班,在21天里准时出货,高质量地赶上客户的万圣节促销。
  方红坦言,目前工厂内的成品还相对比较粗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光注重物质生活,还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活,未来还需要学习更加精细化的手工艺制作,将产品做得更精致更好,希望未来公司可以糅合更多的中国文化的元素、生活元素,提倡一种家居、快乐的生活理念。
  “太多太多的经历让我甘愿把激情和梦想都播撒在了这块红色热土上。未来,我将继续以初心为舵、创新为帆、实干为桨,扎根基层不负韶华,继续带领群众创业脱贫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说这话的方红一脸的认真劲。

方红(右三)在检测产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