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学生记者椒陵热土上学党史
03: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4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4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本报学生记者椒陵热土上学党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傅军 发布日期:2021-04-19 14:33:37

 (上接第一版)

  49,由安徽青年报社和全椒县教育体育局联合组织,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采风活动在全椒县举行,全椒县第四中学、第三中学、第六中学、石沛中学、西王学校、隆兴小学的本报学生记者,接力采访,追寻烈士遗迹,聆听烈士故事。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摄

 致敬烈士 校园铜像少年

 

□全椒县第四中学本报学生记者  干婷莹  姚宁荣  唐庭伟

为铜像少年系红领巾

在全椒县第四中学校园里,伫立着一尊铜像,是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少年,不仅每天都在校园里陪伴在我们身边,更在每年清明节全校师生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为这位铜像少年系上红领巾。老师说,铜像少年就是我省最小烈士、全椒四中优秀学子、我们的学长邰燕胜。

410,风和日丽。我们学生记者采访了学校的许斌老师,了解邰燕胜学长的事迹。

邰燕胜,19864月出生于贫苦农民工家庭,父母都是临时工,一家三口租住在全椒县原南屏乡坝营小区。

200088下午2时左右,邰燕胜等四名同学沿花园路骑车游玩至赵店河畔时,听闻一声“救命啊”,邰燕胜急忙停车,奔赴出事地点。原来南屏村李马队的四名小学生在河堤旁玩水,九岁的孙飞阳不慎跌落水中,正在拼命挣扎,邰燕胜见状,毫不犹豫跳进水中,将孙飞阳托举救上来,而自己却因用力过猛,落入河中深洞,溺水身亡。

 

得知邰燕胜因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消息,全校师生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为弘扬其舍身救人的精神,安徽省人民政府追授他为革命烈士。邰燕胜的英雄事迹在全椒大地广为传颂,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但是脸上却有着崇敬的神情,他为全椒四中有这样英勇伟大的烈士而骄傲。是的,一个只有14岁的少年,竟有如此英勇的革命觉悟。我们身为他的学弟、学妹,不应为有这样的学长而感到自豪吗?除了自豪之外,我们更应该学习他那种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品质和精神。我们不一定要上战场才能像邰学长一样。其实,只要我们在校认真学习知识,尊敬师长;在家孝敬父母,勇担责任;在外遵纪守法,举止文明,乐善好施就是对邰学长的告慰。邰学长,我们没有辜负您的牺牲,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四中、为社会、为祖国添彩。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去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弘扬革命精神,争取今后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为谱写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篇章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日烽火锻炼青春王枫

 

 

□全椒县第三中学本报学生记者  袁茂航  君怡
 全椒县第六中学本报学生记者  邱中平  薛 

 

进献花篮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个祭拜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间,全椒县各个单位、学校都会到县城南屏山祭奠革命先烈王枫。今天我们学生记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也来到南屏山,祭拜的同时,采访追忆王枫烈士的英雄事迹。

提起王枫烈士的英雄事迹,全椒县三中李绪震老师和全椒县六中魏欣老师打开了话匣子。

1936年参加革命的王枫,原名王传鼎。1941年抗战时期,,王枫调任中共全椒县委书记兼县总队政委,县委驻地在周家岗,为淮南津浦路西抗日反顽的前沿阵地,处于敌伪顽三面包围之中,斗争相当激烈。王枫不畏艰险带领干部、战士既要对付日寇的扫荡,又要防止顽固派的突然袭击。白天翻山越岭查敌情、剿土匪,夜晚和战士们滚草单、睡地铺,从不讲困难,从不考虑个人的一切,当同志们提起他个人生活时,他回答说“鬼子不打走,哪来的家啊” 。

1942227,王枫奉命前往七师,途经赤镇,因敌人封锁严密,强渡滁河,不幸溺水牺牲,年仅24岁。19558月,南屏山建起了王枫烈士纪念墓亭。

 站在王枫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中国共产党100载日夜兼程、100载辉煌成就。正是无数如王枫般的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工作、默默无闻付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成就了21世纪的中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剥削、被侵略的中国已成为历史。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日新月异,早已告别了曾经的衣不蔽体和票证时代。如今的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百姓的经济生活蒸蒸日上,生活水平如日方升。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周家岗的故事……

□全椒县石沛初级中学七年级本报学生记者  张  琪  汪浩宇

 

    49,我们到周家岗革命烈士墓,瞻仰革命烈士,听张开峰馆长讲述先烈们周家岗反扫荡的英勇故事。

19391220,作为反扫荡总指挥徐海东将军做出作战部署,以七团三营七连、八连在周家岗西北之常山岭一线占领阵地,防备敌人西犯,保证中原局、指挥部和第四支队司令部的安全;以九团主力在周家岗以南复兴集、玉屏山一带构筑阵地,先以少量兵力阻击大马厂之敌北进,伪装成第四支队主力,引诱枣岭集和施家集两路日军来夹击,待敌溃退时,主力再出动,乘胜追击;以七团一营、二营和九连埋伏在周家岗至复兴集之间的一带山地,占据有利地形,构成口袋形伏击区,待日军进入伏击区,狠狠地打击;以若干小分队埋伏在日军可能溃退的路上,袭击逃敌。

敌人的行动果然不出所料。21日拂晓,进至大马厂之敌首先北犯。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以三个连兵力,依托有利阵地阻击敌人。经过七个小时的激战,敌人被迫退缩复兴集。

21日上午,进至施家集和枣岭集的两路日军合击周家岗,扑了个空。两路敌人会合后,得知复兴集附近正在激战,迅即向复兴集方向运动,企图与复兴集日军合击新四军。下午430分,日军进入七团一营伏击区。我军指挥员一声令下,顿时枪声、手榴弹声和着四周山鸣谷应响成一片。趁敌人猝不及防,我一营立即发起冲锋,战士们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将敌截为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敌人伤亡惨重,前不敢进,后不敢退,连夜龟缩在附近的小山庄,据险固守,不敢妄动。

徐海东将军料到日军天明后向复兴集逃窜,当即命令七团除以一部兵力趁夜袭击敌人外,其余兵力分别设伏在通向复兴集的道路旁。22日,日军果然夺路向复兴集溃逃,当即又遭到我军痛击。敌人连遭打击,士气沮丧,于23日上午全线撤退。七团、九团随即跟踪追击。经过三昼夜的战斗,七团、九团共毙伤俘敌一百六十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毛高千穗,生俘日军小队长一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胜利地粉碎了敌人扫荡周家岗的阴谋,打破了所谓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谎言。

这一仗,徐海东将军运筹帷幄,有进有退,攻守兼备,用兵如神,粉碎了日军对皖东的第一次大扫荡。收复了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古河等地,巩固和扩大了皖东抗日根据地,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近半年之久,敌人未敢对我路西进行大的扫荡。

周家岗反扫荡胜利,沉重地打击日军嚣张气焰。自周家岗战斗之后,日军龟缩滁城、珠龙桥等据点长达半年之久,不敢轻举妄动。到19402月,第四、第五支队就由原来的七千余人发展到一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五千余人,使皖东抗日根据地在艰难的环境中建立、巩固和发展起来。

为了纪念在周家岗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全椒县人民政府于1997年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9.39米,以纪念著名的1939年周家岗反扫荡战斗的胜利。周家岗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革命烈士纪念碑,2019年被确定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和“九三〇英雄纪念日”来此祭扫的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多达上万人。

丰碑常在,英魂永存。战争年代造就了先烈们的坚强与勇敢,和平美好的环境则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强大,才是和平与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能力、勇气挫败一切来犯之敌,我们必将实现祖国统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无名英雄的故事……

全椒县西王学校七年级本报学生记者  马一笛  陈祥梦
 全椒县隆兴小学六年级本报学生记者  马雨涵    艺  朱佳怡  沈义悦

 

春意盎然,大地复苏。我们作为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410日,在全椒县西王镇隆兴革命烈士墓前采访了今年80岁的守墓人余夕水爷爷和知情人、西王学校隆兴小学党小组长、校长马正汉。

余爷爷说,西王镇隆兴革命烈士墓安葬的都是无名英雄,只有一位当时听着有人喊一位女战士叫“周营长”的。19466月,新四军某部周营长率部与国民党军队在马厂丫口村短兵相接,因寡不敌众,周营长等14位将士壮烈牺牲,当时安葬于西王镇罗塘村东边山。1977年,隆兴人民公社其全部烈士遗骸迁入隆兴,并修建简易的烈士陵园。20123月,隆兴社会人士杨义武、吴文志、薛守武、余夕水、孙洪平等发起倡议,组织社会各单位各界人士捐资十多万元重新修建隆兴革命烈士墓。

这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事,周营长等十四位将士是罗炳辉部队的一部分。在打完肥东黄瞳战役、全椒古河黄集战役后北上与周家岗的新四军大部队会合。1946年某月的一天,全椒县周家岗新四军指挥部,当时苏华、张劲夫等首长在开会,由于叛徒告密,周家岗指挥部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所以新四军分散突围。其中周营长率部14余人向南突围,到全椒县马厂的丫口村时与国民党军队遭遇,由于寡不敌众而全部壮烈牺牲。

听完革命先烈的事迹后,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而献出宝贵生命。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青春和生命。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时时刻刻都要怀揣对党的坚定信念、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对学习的持久动力。这是中华儿女一直以来都有的精神,更是革命先烈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真谛。这激发了中华儿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革命斗志,更激励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