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小芦蒿带动乡村大产业
08:视觉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4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4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依靠小芦蒿带动乡村大产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4-16 17:49:06

 80后返乡创业青年
依靠小芦蒿带动乡村大产业


康伟光与村民收获丰收的喜悦
 
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康伟光把芦蒿捆扎打包
 
康伟光与村民交流种植技术
 
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康伟光与村民扛起幸福

  阳春三月,芦蒿飘香。眼下,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伟光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芦蒿又迎来收获季,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着收割、撸叶、捆扎、装袋……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37岁的负责人康伟光是洪阳村康桥庄村民,2016年之前与父母在外地打工谋生时学到了种菜技术。2016年,康伟光返乡创业,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团委的帮助下,流转一百多亩土地种植芦蒿,收获了“第一桶金”。
  2020年,康伟光调整种植方式,把在洪阳村、曹庄村新流转的五百多亩土地全部种上芦蒿,“这季芦蒿收入很可观”。康伟光说,亩产约5000斤,每亩纯利润可超万元。
  “这里种植的芦蒿全部是青蒿,一季能收两茬至三茬”。康伟光说,这种芦蒿香味独特、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很受青睐。由于芦蒿收获期相对集中,用工较多,加上技术要求不高,人人可干,这就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我主要负责切割,就是把芦蒿的根部切掉,整齐好看,方便捆扎。”说话间,在此务工的小洪庄村民武贺艳手起刀落,留下二十多厘米可食用的细茎,青绿鲜嫩。
  “在这儿干活不累,还能照顾家。”正在捆扎芦蒿的村民李家芳接过话茬说,现在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来这儿干活,每人每天60元左右,如有土地入股,收入就会更高些,最多时,康伟光一年就发了70多万元的分红。
  小芦蒿,大产业。这几年,洪阳村在康伟光带动下,通过发展芦蒿产业,带动全村一百七十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和务工就业等方式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村民们都过好了才叫富。”康伟光谈及当初回乡创业发展的动机如是说。今年,他还准备新建一座冷链保鲜库,还要继续扩大芦蒿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有意向发展芦蒿产业的乡邻走上致富路。
  □通讯员  宿  飞  吴世杰/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