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探访“渡江第一船”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4-12 11:58:03 |
《安徽青年报》学生主题采风系列活动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是我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的伟大起点。收藏了一千多件历史文物、镌刻着八千多位渡江烈士名录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主场馆犹如两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面向巢湖,直指长江,寓意“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扬帆起航。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3月27日,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合肥市万慈小学的24名学生记者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重温先烈们光辉的战斗历程,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切感悟红色经典的时代内涵。通过对话讲解员柏晓雨姐姐,学习了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渡江精神,更加了解了党的光辉业绩。学生记者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用实际行动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探访“渡江第一船”
□刘 婉 吴晓霞
参与学校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合肥市万慈小学
学生记者 柏雅韵 姚诗雨 陈一诺
李瑞恩 蔡漠涵 徐子骞等
![]() ![]() ![]() ![]()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渡江战役纪念馆由南向北分别是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在正式进入馆内参观之前,学生记者们首先瞻仰了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总前委铜像,站在广场总前委成员雕像前,大家不禁肃然起敬,追忆起五位战役指挥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广场旁侧松柏葱绿,庄重肃穆,隐喻着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广场中间用两排象征革命之火的雕塑组成一条通往纪念馆的礼仪通道。
随后,在讲解员柏晓雨姐姐的带领下,学生记者们观看了气势恢宏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石刻浮雕,并依次参观了体验厅、水底厅、胜利展厅、英烈业绩厅、人民支前展厅以及军功厅等。“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在柏晓雨姐姐绘声绘色的讲解下,学生记者们重温了当年渡江战役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一幅幅历史影像,一支支枪杆,一枚枚炮弹,无一不在向后人展示着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景,气势宏伟。”学生记者陈立璨说道,“这些壮观的场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当年先烈们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群众英勇支援前线的奉献主义精神。”这是来自学生记者汪琪琪的感慨。
重温党的光辉岁月
在纪念馆一楼大厅,一艘木船停泊在“水面”上。“木船很破旧,不难想象解放军当时渡江的条件有多艰苦。”柏晓雨姐姐介绍道,“当年解放军几乎全是靠着这种木质渔船横渡长江的。在渡江第一船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949年4月,年仅14岁的安徽无为人马毛姐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运送解放大军渡江,被评为‘渡江英雄’和‘支前模范’。”
“晓雨姐姐,当年条件这么艰苦,战士们还能取得胜利真是了不起呢!”学生记者范明哲说道。“那他们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这是学生记者董雨露的疑问。“当时无论是军事形势、经济形势,还是政治形势都不容乐观,但是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们克服万难,前赴后继,最终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为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柏晓雨姐姐耐心地回答。
除了柏晓雨姐姐的讲解,“蓝屏抠像”技术着实让学生记者们惊奇了一把,在渡江战役纪念馆一楼参观流程的最后,设置了一个投影屏幕,模拟出渡江战役胜利后百姓欢呼雀跃的场景,学生记者们也“参与”其中,倍感神奇。
感悟历史展望未来
一个纪念馆就是一处精神高地,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展陈的一件件文物,既是渡江战役的历史见证,又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学生记者们通过参观,有着诸多的感悟和想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生记者 戴莫雷:战士们的巨大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快乐生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只有在现阶段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长大后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来向英雄先辈致敬!
学生记者 王博佑:通过参观纪念馆,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光荣的历史,正是因为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心里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记者 秦乐宇:参观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知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用学到的知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
学生记者 徐若果: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让我们重温了光荣的历史,铭记了伟大的革命先烈,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现在无比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