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助振兴得幸福
06: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3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3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返乡青年助振兴得幸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黄慧 发布日期:2021-04-02 11:07:06

□本报记者  黄  慧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及乡(镇)转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民工潮”逆向流动形成了“返乡潮”。在家门口就业,既给个人和家庭的生计打开了一扇门,也为解决留守儿童和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带来了可能;既为本地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把“饭碗”端到家门口

泗县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我需要照顾老人、孩子,有没有工作时间灵活一点的活儿”“我身体不好,有适合我的轻体力工作吗”“我没有技能,老是求职碰壁,有那种包教包会培训上岗的工作吗”……萧县王寨镇团委书记王子龙近日来化身兼职“猎头”,对适龄人员进行上门走访、短信问访、电话回访,了解青年的专长及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双向沟通、推荐岗位。
  “我们常组织志愿者到镇上派发招工宣传单,有些老乡看过之后拉着我们咨询相关情况。”萧县马井镇团委书记张唯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有回乡创业的想法,我们会上门介绍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在泗县,就业服务的工作不仅开展在家门口,还延伸到了沿海地区。李培宾就是被“挖”回来的技术型人才。
  “去年,老家的领导找到我,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在浙江省务工的工人都聚集起来。群里,领导常介绍家乡的各项支持政策,如帮助我们解决孩子转学的问题,让我们顺利返乡就业”。已经在浙江省工作过20年的李培宾技术纯熟,是当地政府重点关注的返乡人员之一。
  当记者见到李培宾时,他身着印有“泗县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字样的衣服正在家乡的工厂中忙碌。聊起竞赛,李培宾向记者介绍,这个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县委、县总工会举办的竞赛让他发现泗县的发展超乎想象,工人技术水平高,工厂规模不输浙江省。
  “很多在外务工的老乡通过直播观看了竞赛后,向我打听这边的用工情况,愿意回来的人还挺多的,也有不少人已经与老家的工厂签订了就业协议”。李培宾告诉记者,像他一样的返乡务工人员,工作半年后政府会给予奖励。
  “对2021年元旦后到县园区工业企业就业满6个月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普通工人每人1000元,技术工人2000元至3000元”“对在外就业返乡的泗县籍高校毕业生到县园区企业就业满6个月的,给予每人2000元至5000元一次性奖励”“对有就业创业培训意愿的,均可参加免费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团县委联合主办的“送政策,送服务进百企直播带岗招聘会”激起了广大返乡务工人员的极大热情,纷纷在直播间留言询问具体申办流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实时对问题进行答复或留下联系电话,方便线下联系。

两难变双赢

返乡就业的纺织厂女工

  “如今,会做衣服的人大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年轻人一点经验都没有,对此类工作也不太感兴趣,我们曾经一度出现200名的用工缺口”。位于泗县的安徽巴路漫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建峰告诉记者,随着订单的稳定增长,用工量也随之上升。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重点企业在宿州市落地,当地的用工需求迅速增长,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同样,因为信息闭塞、渠道不畅,不少乡(镇)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尤其是疫情防控以来,更多人有意向在家门口就业。
为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当地政府通过广播、抖音直播、转发朋友圈等形式传播用工信息,并组织有意向的群众集中参观工厂并进行现场咨询。
  梁艳去年曾在安徽巴路漫服饰有限公司工作,后辞职去浙江省务工,而今年又回到该公司工作。“外面务工其实挺难的,没有办法照顾到家里。大儿子已经到叛逆期了,我希望可以多陪伴他,不然怕他学坏”。梁艳说,家就在工厂旁边,家庭、工作两不误,非常安心。
  “以前在南通工作太辛苦了,一个月休息两天,平时还总加班,在‘巴路漫’不仅全员买社保,还能够按时下班。”韩芳聊起回家务工的变化时笑着说,“现在每到周末都有时间带着孩子玩一天,挺幸福的。”
  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不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新的景象,也给当地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经验。
  “一线员工的薪水不低于6000元,纺细纱的收入接近一万元,没有经验的人可以包教包会。”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尤疆徽说,“这个薪资水平在当地是不错的,但之前仍旧有些年轻人干了几天就放弃了。”在该公司工作的工人刘华芹曾经非常不适应厂里闷热潮湿的工作环境,而如今,她已成为车间主任,并完善了公司的相关考核方法,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小。
  刘华芹曾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工作,2018年结婚后留在老家泗县务工。她认为,苏州市的一些经验是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如阶梯性的计件收费考核办法、团队奖励政策等。“在老板采纳了我的办法后,我也跟工友们聊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工人的劳动价值,又能增强团队协作的凝聚力。我介绍了好几个亲戚过来务工,我感觉挺有归属感的。”刘华芹笑着说,“以前在苏州市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人,现在做了小领导,感觉小有成绩,也很有价值感。”

产业助力 振兴接力

挂满“致富果”的秋月梨园

  “在外面打工吃的是年轻饭,回家了才感觉生活有奔头”。萧县马井镇的许立志在外地做过电焊工、货车司机等工作,月收入最多时近万元。2019年,许立志回到老家,加入了风雷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40亩地种植秋月梨,今年预估会有50万元左右的毛利。
  风雷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7月,是管理、采摘、回收、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农业产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民土地入股或农民反租倒包土地等流转方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560户。
  刚回到老家的许立志没钱、没技术,该合作社一方面给予款项支持,另一方面进行培训指导。“这些经济作物一年比一年好,我感觉自己也有向上发展的势头”。许立志告诉记者,现在各地都有不少合作社,每年回来加入合作社的人越来越多了。
  除了合作社,家门口的企业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本来在浙江省嘉兴市工作的章至平,2018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到泗县创办了安徽丽芙德家居制造有限公司。“这边的政策很有优势,租金成本低,领导还经常过来视察,在物流、展会、商务洽谈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多帮助”。章至平向记者介绍,虽然把工厂搬到消费水平更低的地方,但薪资还是按照浙江省的标准发放,这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双赢。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达产,让更多投资者感受到了当地市场的潜力。有人、有市场主体,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者从“燕南飞”到“凤还巢”。


听他们说家门口的幸福

  家居厂工人周涛:“一个人在外面挺孤单的,现在我和两个姐姐都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
  材料厂仓库保管员周雪:“现在家家通水泥路,街道绿化很美,每天上下班的心情挺好的。”
  合作社管理人员许立旗:“合作化模式发展后,农田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秋月梨品质也越来越好,我有信心把本地的秋月梨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纺织厂工人丁敏:“目前家乡的工资跟外地差不多,但是消费水平低很多,吃住都在家里,能攒得下钱。”
  服装厂工人蒋雪妍:“这边都是老乡,还有很多认识的人,工作氛围轻松愉悦,挺舒服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