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李亮:把公益当成事业来做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饶艳琴 发布日期:2021-04-02 11:13:11 |
人物简介 李亮,男,汉族,1985年9月生,中共党员,蒙城县爱心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五星志愿者,亳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亳州市青年宣讲团成员,省十三次团代会代表。
在蒙城县,有太多与“李亮”相关的词语,“志愿团队‘领头羊’”“蒙城县爱心使者”“专注公益的‘傻小伙’”……李亮,一个土生土长的蒙城人,既是县爱心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也是受助孩子眼中的“爱心使者”、孤寡老人眼中的“好孩子”。十一年如一日,他带着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将爱心播撒在弱势群体心中。
爱心开始萌芽:“网聚”青年志愿者
“那次刚好到城关镇办事,巧遇了当时的镇团委书记李飞,他了解到我是当地论坛的版主时,就建议我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成立一个网络互助组织,从而开展一些凝聚青年的活动”。在李飞的建议下,再结合一定的调研结果,李亮决定让共青团和网络结合起来。
2010年7月,李亮在自己创建的“今日蒙城”网站上设立网络团支部的申请,得到了城关镇团委的批准,并上报备案。“在那个年代,‘网络’这一名词还是很时尚、新颖的,利用网络开展团建和青年志愿者工作更是新鲜得很。”回想起创办网络团支部的经历,李亮感慨道。
最初,一个李亮,一部电脑,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民居,基本就是网络团支部的全部。不少人都疑惑,“没有资金、专业技术设备,仅靠那随手拎、随身带的一台小电脑能管用吗?”然而,事实证明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文明创建、扶危济困等公益活动的形式的确是一次行之有效的探索。
如今,李亮的志愿者团队不断壮大,登记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千人,先后与30多家当地企业、16所外地大专院校和亳州市境内的30多个团组织建立网络动态联系互动,传递了无数人的真诚和爱心,收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爱心持续发酵:成立县爱心协会
慈善事业是人类爱心的生动展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正规化、规范化,汇聚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社会上乐善好施的力量,2017年2月,蒙城县爱心协会(前身为蒙城县网络团支部)成立。
近年来,该爱心协会积极推进“情暖童心 圆梦微心愿”“中华公益小记者”“助力折翼天使展翅飞 关爱贫困服刑人员子女”等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人群的品牌志愿服务行动,成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队两支。同时,打造“一把剪刀温暖一座蒙城”爱心义剪品牌活动,组建“青春战疫Tony突击队”1支50人。
“其实,做公益,贵在用心,贵在坚持”。在李亮看来,坚持、付出就会有回报。2010年10月起,李亮带领青年志愿者们多次到当地福利院、敬老院开展“送温暖,送文艺,送爱心”活动,为老人们送去各类生活物品价值40万余元。现在,大家常常能听到老人们自豪地说:“谁说俺们没有儿女,李亮和志愿者们就是俺们的孩子。”
爱心前行不止:坚持投身公益事业
“一朝入公益,终身志愿者。与其把时间用来打麻将、玩手机,还不如做公益”。如今,做公益已然成为了李亮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周末,他至少都要抽出半天时间来做公益,或是关心弱势群体,或是参与文明创建等。
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协会会员们发挥所长,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从1月28日到3月5日,该协会发放关于预防新冠肺炎宣传资料“一封信”5.6万张、疫情防控手册及海报1.6万张,电话回访返乡群众2.3万余人,为隔离观察的居民送去生活物资百余次,动员社会力量陆续向多部门捐赠防疫物资40余次……2020年10月,该协会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多年来,他获得全国、省级、市级、县级荣誉和表彰百余次。面对诸多荣誉,他说,“我这些年所做的其实都在入党誓词里。今后,公益这条路,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后退,永向前,这就是李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饶艳琴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