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创新开展专项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03: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3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3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安徽工业大学创新开展专项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1-04-02 11:02:29

  从嘉兴南湖一叶开启未来的红船到巍巍井冈山上播撒革命的燎原星火,从万里长征路的无畏艰难险阻到延安岁月的自力更生、心系群众,从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勇精神到平山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安徽工业大学团委始终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积极鼓励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感受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自身实践和感悟中融入血脉,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


追溯历史 砥砺爱国初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精神,有效引领大学生感受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不断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安徽工业大学团委积极组织并发挥各班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有效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框架下“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专项活动。
  自2020年11月发布“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专项活动通知以来,该校团委有效构建红色育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寒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追随革命先辈跋山涉水的奋斗足迹,学习并传承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在切身实践中不断成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红色基因浸入心扉。
  为进一步了解红色基因为何如此强大、生命力究竟源于哪里及对于青年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等方面的知识,该校“我的青春正当红”红色专项实践团队成员开展实地调研,一部分成员参观朱德旧居、南昌八一广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景点,感受红色精神伟力;另一部分成员前往新四军军部旧址、小平小道陈列馆、方志敏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探寻红色基因,体悟红色文化。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特殊的底色、特殊的“根”,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进一步孕育出新时代的优秀品质。该校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3班学生秦思敬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说:“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伟大而强大的力量,是一场又一场党与人民‘双向奔赴’的故事而带来的。红色基因正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孕育出不同的优秀品质,鼓励我们不断奋斗和前行。”
 

“我的青春正当红”红色专项实践团队成员参观朱德故居

探寻足迹 涵养时代精神

“不要管我,目视前方,快靠岸哩,敌人在盯着我们呢。他把自己的腰带解下来,把被流弹炸出的肠子塞回去、绑紧,把船上的解放军安全送到岸。”这段话是该校“访谈红色人物,感受红色文化”红色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采访当年参与渡江战役的董玉发时所听到的最为震撼的一段话,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渡江战役的激烈战斗场面。
渡江战役是继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役。实践团队成员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和采访渡江战役亲历者及其家属的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铭记历史,心怀祖国和党,继承和发展红色精神,为国家、百姓和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在红色专项实践活动中,该校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寻访革命英雄、聆听先进事迹、倾听红色故事、重温峥嵘岁月,进一步学习、了解光辉的革命历史,传承发扬红色精神,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用青春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时代精神。

经历渡江战役的董玉发介绍当时的战况

感受脉动 汇聚青春力量

与太平村、花集村村干部及村民进行交谈和调研
 
 
参观李克农生平事迹展览馆

红色基因不仅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还存在于新时代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的责任担当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该校学生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积极返回家乡看故乡变化、重走故地看秀丽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发展。
该校“让乡村振兴乘上红色之舟”红色实践团队成员利用寒假参观李克农故居,访谈太平村、花集村村干部及村民,实地调研查看当地的村风村貌变化和乡村振兴情况。团队成员走进李克农故居,认真学习他“毛驴不倒只管驮”的精神,在了解李克农将军的事迹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发扬红色精神的基础上,团队成员还结合在当地开展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在调研报告及视频中真实地展示了太平村、花集村在不断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大乡村振兴任务,分别开展了有利于群众的振兴措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铿锵有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该校始终坚持学生在游中学、在学中传、在传中做,以红色基因擦亮青春底色、铸就青春使命、缔造民族未来。在后续工作中,该校团委将紧密结合“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挖掘红色专项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切实做好“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青春使命”作品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在新时代青年当中不断传承。

评论
最好的传承是践行
□风  吟
安徽工业大学通过开展红色专项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游中学、学中做、做中传,或许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
大学生们通过走进红色展馆、重走红色路线、重温红色故事、对话英雄人物,不仅实现了对历史的回望,还竖立了为之敬仰的精神旗帜,这种“游中学”的方式不仅直观、生动,还能够引发共鸣、直击心灵,达到很好的育人效果。但如果专项实践活动止步于此,则形式未免大于内容,局限了育人实效的进一步转化。
该校大学生们发挥团队力量,结合专业优势,创新实践方式,并借鉴当下新媒体、短视频等传播渠道,为实践活动注入新鲜元素,主动担当起红色基因的宣传员,实现了“学中做”,达到了深层次的实践意义。
只有符合学生关注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教育方式才符合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补足精神之钙尤为重要。这些在理论认知和践行层面更为深刻的大学生可以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发挥积极而有力的作用。通过“游中学”“学中做”,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将红色基因的内涵外化在各种创意表达中,运用红色资源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红色资源的价值转化,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真正达到在“做中传”的效果。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印路路、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