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又一春 小康,在我们身边 小蒜粑粑 三月,播种春的希望
08: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3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小蒜粑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3-31 12:54:47

□芜湖市第43中学    刘家亮
  旧历三四月份,在我们那个一半山、一半圩的村子,很兴做小蒜粑粑。
  小蒜粑粑在整个春季,算是挺好吃的美味,远超什么野蔷薇的嫩茎,也超过酸死人的桑树果子,至于毛桃子,吃不到一点桃肉,尽是苦核、绒毛,搞得身上痒死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不发达,副业更滞后,肚子饿,多数是硬挺着,饭团子、毛锅巴毕竟有限。要想填肚子,就得学会找吃的。乡下人不笨,因地制宜,别出心裁,不想些花花点子,否则只能乌龟过门槛,硬碰硬,忍着饿。
  小蒜采摘得多,有时候一家人两餐小蒜粑粑,是当主食来抵事的,但更多只是充作点心或零食而已。小蒜粑粑有一种天然芳香,就是好闻、好吃。其实小蒜粑粑做法也很粗糙、简单,最多只能算农家土特产。
  想吃小蒜粑粑,山脚下、田埂边、圩堤上多得很,就看你愿不愿拔了。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肥肥瘦瘦,一丛一丛,一片一片的,并不罕见。个把小时,采满一腰篮,大概有六七斤,一点也不费劲。随后就势把小蒜在山河里或池塘里用水摆一摆,抖一抖,甩甩就带回家。那时农村里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井里或河里去挑,倒在水缸里,因此没闲空的话,一般也很注意节约用水。
  到家里再把小蒜的长根子剪一剪,理得一把一把,弄得很齐整,再把小蒜的长根须子除掉。用剪子剪小蒜的长须,有铁气味,很多人还是喜欢用指甲对挤来掐掉,弄成一节一节的,大概有半寸来长,一起放到大脸盆里。不要揉搓小蒜,因为小蒜太柔嫩,经不起用力折腾,只需用掌心略微压压,不至于太泡,占场子。然后就用蓝边花碗舀大半碗小麦面粉在上面,或者舀一蓝边瓷碗米粉也行,再掺小半碗水,将它们混合,添入小半汤匙盐,条件好的人家好放一些五香粉、八角粉,甚至撒二三十粒味精,用两根筷子不断地搅和,力求均匀、服帖,到处都郁郁葱葱。再把揉得比较黏稠的小蒜大粉团,做成一个一个鸡蛋大小的疙瘩样。
  下一步就是用大铁锅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大多还是烧大灶,用树叶、茅草、稻草、麦秸做燃料,除非做团子,否则谁都舍不得下那个大本钱真正用硬柴烧。用草皮烧是常态,先把大铁锅加热,过一会用手靠近铁锅沿,感觉烫手得很,就在铁锅上面洒一点菜籽油,用铁锅铲划均匀,发出滋啦啦的响声。迅即把脸盆里那些捏成一个一个鸡蛋大小的疙瘩,朝铁锅上贴,稍微用五指并拢按一下,不让它滑掉。五个手指印留在粑粑正面做花样,也好看。小蒜粑粑一圈一圈地来贴,尽量做快一点,大人小孩都馋得很。一个直径一尺三寸多的锅,只能做二十来个吧。锅底放一个口朝下的碗,碗底朝上,让它里面有点水,然后把整个一口锅贴满,盖上锅盖,就用火烧。开始火可以大一点,不要太猛,否则容易烧得乌焦巴黑的,跟油煎团子差不多。30分钟后再用锅铲翻过来,另一面靠在锅上继续烤,用小火稍微烧四五分钟。
  再三四分钟将锅闭闭,揭开锅,就会看到:两边都黄黄的、脆脆的,外壳有锅巴的,里面蓬蓬松松的小蒜粑粑,闻一下,喷香喷香的。那个小蒜紧贴在上面,掀起硬壳,嚼一嚼格外有嚼劲。
  小蒜粑粑可以热吃,但更多的是冷却下来吃。肚子饿的时候当零食吃,特别抵饱,味道依然是香喷喷,咸咸的。对那些圩区长大的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间断性零食,因为小蒜一过夏天,就开白花,或抽蒜薹,已经老了。这时候再去拔小蒜回来,小蒜粑粑就远没有春天特有的芳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