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路径研究 浅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望闻问切”的班级管理艺术
05: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3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基于PBL的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路径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1-03-31 13:17:08

□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  程义勤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形式。PBL源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教学。近几年,我国逐步将PBL引入小学数学教学。PBL以“问题”为起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及交流问题的机会,令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尝试各种学习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一、提出问题
  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立足数学教学内容特征,以及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现状、生活经验水准等,采取实物观察、图片欣赏、游戏操作、案例分析等趣味十足的方式设置问题情境,灵活导入课堂内容,全力刺激学生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还应灵活选择符合现实生活的问题,明确提出问题,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促使其牢记学习任务,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心”。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创建如何在“两个地点间选择一条最短小路”的学习情境,指引学生在路线图中画出“三角形”图形,并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形”特点。在学生对“三角形”特点有所了解后,便会最终深入理解“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围成“三角形”等数学内容,为日后学习该部分数学知识夯实基础。
  二、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必要环节。当问题呈现后,首先应指引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及相关材料进行思考,理清数学知识点脉络,考虑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但凡遇到生疏知识点、难点疑点等,都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标记。整个过程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深入熟悉数学教材,发现数学学习问题,为后续数学学习铺好路。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高度集中精神。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针对各种疑难问题制订解决策略,与本组同学共同商讨。在小组合作后,学生借鉴其他学生的经验、思维等,以此促进彼此数学思维水准快速提升。此外,在合作之际,需要进行反复交流,可进一步锻炼学生数学思维。例如,在探索“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的问题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三个橡皮筋,用纸条代表“线段”。其中,第一组红色橡皮筋长度比蓝色橡皮筋短,第二组红色橡皮筋长度与蓝色橡皮筋长度相等,第三组红色橡皮筋长度比蓝色橡皮筋长度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组材料,将红色橡皮筋剪裁成“两条”红色橡皮筋,用现有的两条红色橡皮筋和一条蓝色橡皮筋围绕成一个三角形。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学会独立观察与思考,最终选择出一组最适合的材料操作。随之,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动手实践所选择的材料,最终得出数学结论。
  三、解决问题
  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了初步认知,虽然有些目标及知识点还不够准确,但已初步建构了数学体系。教师应引导各小组学生将自己的探索成果呈现在其他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辩论”等,以此加深交流,促使彼此思维相互碰撞,全方位培育学生数学信心与成就感。经过学生独立探索,加上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并迅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针对典型习题提炼知识、升华知识。例如,在上述操作完成后,教师便可以在学生操作中选择三组极具代表性的成果加以展示:第一组,红色橡皮筋大于蓝色橡皮筋,围成三角形的例子;第二组,红色橡皮筋等于蓝色橡皮筋,围不成三角形的例子;第三组,红色橡皮筋小于蓝色橡皮筋,围三角形失败的例子。通过教师展示的材料,学生会逐步探索“三角形两边与第三边”的关系。通过展示三组成果,学生便会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比第三边长度长”的结论。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还应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便有效优化结论。最终,细致分析三角形任意两边与第三边的关系,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两个短边“和”,比长边“长” 。
  四、巩固问题
  为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内容,形成数学学习技能,教师要精心布置数学练习题。精心加工数学学习过程,将零散知识“条理化”“逻辑化”,并进一步总结思维过程、分析过程。通过恰到好处的师生交流,可促使学生迅速完成数学任务,也便于教师摸清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为此,该环节极具“检测”效果。教师应坚持引导学生将所有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用精简语言总结数学知识。归纳与总结的过程,可令学生深入思索数学知识点。例如,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早已掌握了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师便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角的两边长度,分别是11厘米、13厘米,如果要加上一个小木棒才能围成三角形,那小木棒的长度应该是多少厘米呢?”在问题导向下,学生在探索中可迅速获取知识,形成学习技能与经验,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PBL提倡以“问题”为载体,将问题贯穿于整个过程,令学生在设置问题、解决问题中萌发学习动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方式。PBL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亲身体会数学活动,促使课堂教学能切实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力,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